患者,女性,59岁,因咳嗽2个月余、气促1个月于2009年4月22日入院。患者自诉2009年2月于感冒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干咳为主,无畏寒及发热,就诊当地卫生院,考虑为“肺炎”,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后转入当地县人民医院,行肺部CT示:间质性肺炎,继续予抗感染治疗,咳嗽症状有所减轻。但2009年3月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并进行性加重,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无好转,遂至我院就诊。自发病以来,患者一般情况可,无明显消瘦,无胸痛、心悸,无脱发,关节疼痛史。既往体健,无烟酒等嗜好。
入院体检
T 36.2℃,P 84次/分,R 20次/分,BP 127/87mmHg,SpO2 98%(未吸氧)。急性病容。左锁骨上扪及一蚕豆大小淋巴结,质中,活动可,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语颤对称,叩诊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27.5×109/L↑,N 87.1%↑,Hb 121g/L;动脉血气pH 7.37,PaO2 70mmHg↓,PaCO2 45mmHg;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肝炎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肿瘤标志物12项、血培养均(-)。腹部B超示胆囊息肉样病变,老年性子宫声像。肺部CT(图1)示双肺间质性病变,并部分区域渗出性病变,双侧胸膜增厚、粘连。

图1 肺CT(2009-04-27)
一、诊治经过
入院后考虑患者为女性,有进行性气促,影像学提示肺间质病变,要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完善相关检查:支气管镜下未见异常;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及分类示细胞总数1.45×109/L,巨噬细胞73.7%↓,淋巴细胞13.7%↑,中性粒细胞12.6%↑,嗜酸性粒细胞0.9%↑;肺泡灌洗液液基细胞学示较多柱状上皮细胞,较多组织细胞,未见卡氏肺囊虫;右肺中叶外侧支活检病理示镜下呈黏膜慢性炎,灶性间质纤维增生,少量淋巴细胞,PAS查菌(-)。HIV抗体阴性,排除卡氏肺囊虫肺炎。血管炎相关抗体及抗核抗体(ANA)阴性,可提取性核抗原(ENA)14项示抗SS-A(+++),Ro-52(+++),抗SS-B(+),余正常,倾向于干燥综合征可能性大,进一步行唇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示涎腺小叶结构清晰,灶性较多淋巴细胞聚集成团,干燥综合征可能性大。至此干燥综合征诊断明确,经抑制免疫、促进腺体分泌、化痰、抗炎、解痉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无发热、畏寒、胸闷、气促等,颈部肿大、淋巴结消失。
二、最后诊断
1.干燥综合征,继发肺间质病变;
2.社区获得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