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7岁,退休工人,因咳嗽、咳痰、气促40余天,间断发热20余天于2010年7月2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0天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活动后气促,自服消炎药治疗10天无效,至6月29日病情加剧,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予“左氧氟沙星”、“菌必治”(头孢曲松)、“头孢匹胺”、“阿奇霉素”治疗,病情无好转。入院前20天出现发热,体温达38℃,稍活动后即出现明显气促,咳嗽剧烈、咳白色泡沫痰,入院前5天在外院曾予“甲泼尼龙”治疗,气促、咳嗽、咳痰明显缓解,痰涂片发现真菌孢子及菌丝,起病后体重减轻5~6kg。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
T 36℃,P 98次/分,R 23次/分,BP 95/68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慢性病容。全身皮肤干燥,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颈静脉充盈,胸廓正常,双下肺语颤稍减弱,双下肺叩诊呈实音,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8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8.5×109/L,血红蛋白130g/L,红细胞3.7×1012/L,血小板207×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85.2%,淋巴细胞5.00%,血沉59mm/h,C反应蛋白70.50g/L。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免疫全套、GM试验、G试验均正常,抗链“O”、类风湿因子、抗酸染色均为阴性,痰培养为正常菌群,结核抗体、结明试验(-)。痰涂片两次为G+球菌。肺功能:中度阻塞性、轻度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肺部CT:右中上肺野、左中下叶肺野均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双肺见散在多发结节影(图1)。

图1 肺CT(2010-08-11)
右中上肺野、左中下叶肺野均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双肺见散在多发结节影
一、诊治经过
入院时考虑双肺病变:社区获得性肺炎可能性大,不排除侵袭性肺真菌病或肺结核,先后予美罗培南抗感染1.0g,每8小时一次,治疗7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8小时一次,抗感染治疗7天,同时联合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效果不好,于8月3号行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活检,镜下见右中干、右中、下叶、左上叶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管腔扭曲狭窄,在右上叶尖支行肺活检。患者逐渐出现夜间剧烈咳嗽,阵发性喘息、气促,8月10日起症状逐渐加重,发作时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氧饱和度下降,查体双肺满布干啰音。两天后病检结果回报:支气管黏膜慢性炎症改变,部分呈机化性肺炎改变,加用甲泼尼龙40mg每天两次治疗。同时予平喘、降压及持续BiPAP辅助通气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可有缓解。8月13日晚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BiPAP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但患者氧和未能纠正,病情继续恶化,于8月15日死亡。
病理结果:
黏膜慢性炎症改变,部分呈机化性肺炎改变。纤维增生,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增生,肺泡上皮细胞轻度增生,抗酸及PAS染色阴性(图2)。

图2 肺组织活检(HE×100)
二、最后诊断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