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7岁,因气促4个月余,再发加重伴发热10余天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未予诊治,10余天前气促明显加重,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9℃,伴咳嗽,咳少量黄脓痰,入我院就诊,收住我科。吸烟20年,每日1包。
入院查体
T 37.2℃,P 86次/分,R 24次/分,BP 100/70mmHg,SpO291%。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双中下肺可闻及Velcro啰音。
辅助检查
血常规、大小便常规、结核全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肿瘤标志物、HIV抗体、类风湿因子、可提取性核抗原(ENA)14项、抗核抗体(ANA)均(-);肝功能ALT 99.3U/L↑,AST 46.7U/L↑,ALB 33.3g/L↓;血沉73mm/h↑;C反应蛋白23ng/L↑;补体C4 0.08g/L↓;LDH 333.6U/L↑。血培养+药敏、痰培养+药敏、肺组织培养+药敏均(-)。肺功能示中度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重度损害,气道阻力正常,残/总比值增高。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双下肺见斑片状影,密度稍高,符合肺间质病变并感染。肺部高分辨CT(HRCT)示双肺可见弥漫分布的网格状密度增高影,部分呈磨玻璃状改变,边缘尚清晰,其内显示气管壁增厚,呈轨道样改变,纵隔内可见肿大软组织影,双侧胸膜增厚粘连。意见:①双侧弥漫性间质性病变;②纵隔淋巴结肿大;③双侧胸膜增厚粘连(图1)。

图1 肺CT(2008-05-13)
1.诊治经过
入院后考虑气促查因:①肺炎?②肺间质疾病?③肺泡细胞癌?给予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进行了肺功能、HRCT等检查,为明确病因,在CT引导下进行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少量淋巴细胞浸润,PAS染色(-),未见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灶。结果提示肺间质纤维化,病史询问可排除继发于职业、环境等因素,进一步进行排除结缔组织疾病等可导致继发性肺间质疾病的检查,考虑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感染。在控制感染的前提下,予甲泼尼龙静滴5天后,改甲泼尼龙32mg/d口服,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后一直予以口服甲基泼尼松治疗,门诊随诊减量。
2.最后诊断
特发性肺纤维化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