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18岁。因偶发咳嗽,咳痰4个月余入院。患者自诉4个月前出现偶发咳嗽、咳痰,咳嗽声低,每次约3声,与体位和时间无明显关系,痰少,色白,不伴发热、咽痛,无胸痛、咯血,无活动后气促,无皮疹及关节痛。未予特殊治疗。1周前,患者前往惠州工作,工作前体检,胸片发现肺部异常,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情,遂至怀化某市级医院行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大小结节影,右肺团块病变,纵隔淋巴结无肿大,故今日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双肺弥漫性病变性质待查”收入我科。既往患者于14岁时腰部轻微撞击后,后腰部出现巨块至今。无药物过敏史。生活条件一般,10~17岁时有与猫同睡经历,11~13岁时家中有喂鸽子,但本人及家属否认与鸽子有接触,现家中喂有鸡、鸭、狗家禽家畜。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入院查体
T 36.6℃,P 104次/分,R 20次/分,BP 116/86mmHg。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语颤对称,叩诊清音,听诊右中下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腹(+),脊柱四肢无畸形,脊柱旁L3~L5附近见一直径约6cm×6cm包块,不红,居中,固定不移,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辅助资料
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血气分析示pH 7.39,PaO2 72mmHg↓,PaCO2 29mmHg,肿瘤标志物12项(-),sACE:29.6U/ml,GM试验(-),抗HIV抗体(-),ENA14项、ANA、ANC、ds-DNA(-)。外院胸部CT(2007年4月17日):双肺多发结节病变伴有增生性改变,无空洞,部分病变位于胸膜下,肺门及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一、诊治经过
因患者为青年女性,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发现肺部多发结节及有肺团块影,入院查体发现脊柱旁L3~L5附近见一直径约6cm×6cm包块,考虑肺转移瘤,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浅表软组织彩超:左腰部肌层间可见一低回声包块,形态尚规则,边界尚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大小约100mm×49mm×37mm。肝胆胰脾双肾B超:未见明显异常声像。肺CT:右肺前段见一约4cm×3cm大小块影,边影清晰锐利,双肺有弥漫性大小不等结节影,以两侧肺门旁肺野为著,气管、支气管及较大支气管通畅,纵隔内见肿大淋巴结,无胸水征象,考虑恶性病变伴肺内转移可能(图1)。腰部CT:左侧腰大肌及竖脊肌软组织肿块并L4、L5左侧椎弓及椎体骨质破坏及椎管内侵犯,考虑原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不除外转移瘤及其他(图2)。进一步行腰部MRI:L4、L5椎体水平左侧腰大肌、竖脊肌内见不规则团块状等T1、等T2信号占位病灶,大小约11cm×7cm×8cm,信号尚均,增强后可见明显均质强化,病灶经L5左侧椎间孔侵入椎管内,包绕硬脊膜囊,上至L4上缘下达S1水平,相应水平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L5椎体,附件骨质破坏,信号不均,以左侧为著,椎体明显受压变扁,相邻椎间盘未见明显破坏。余椎体形态、信号尚可。L4、L5椎体水平左侧腰大肌、竖脊肌内较大肿块病变,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不完全除外不典型肿瘤样变,病变已侵入椎管内,并累及L5椎体。肺功能检查:中度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重度损害。为获取病理诊断,进一步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未见明显异常。在右下肺背支肺活检病理结果:呈慢性炎,纤维组织增生,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S100(-),Syn(-),NSE(-),HHF35(-),提示增生组织为胶原纤维,不是神经组织,而且没有异型性。诊断仍不能明确,于是行左腰部肿块活检:镜下见梭形肿瘤组织明显侵犯周边横纹肌,明显同心状排列与细胞稀少区与丰富交替,未见坏死,核分裂难见。免疫组化:GFAP(-),S100(-),CK(-),EMA(+/+),SMA(-),Ki-67>50%(+),HMB45(-),CD34(+++),符合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确诊后转肿瘤医院治疗。

图1 肺CT(2009-04-25)

图2 腰CT(2009-04-22)
二、最后诊断
纤维肉瘤并周围组织侵犯、双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