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EAA)也称为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是指易感个体反复吸入有机粉尘抗原后诱发的肺部炎症反应性疾病,为免疫介导的肺部疾病。本组疾病近年来不断增加,如农民肺(吸入发霉的干草、谷物)、蘑菇肺、甘蔗渣肺、饲鸽(鸟)肺、空调机肺(如嗜热放线菌)、皮毛工人肺、咖啡工人肺及化学工人肺等。EAA根据接触环境抗原后起病时间和病程持续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现将1例我科收治的慢性EAA介绍如下。
女患,72岁,以“反复发热伴气短1个半月”为主诉入院。
患者1个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38℃左右,伴有活动后气短,于当地医院行肺CT检查,诊断为“肺炎”,予以抗生素(具体不详)治疗7天,未见好转,体温上升至39.2℃,伴有发冷寒战,周身肌肉关节酸痛。后患者转至上一级医院治疗,先后应用莫西沙星、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抗感染治疗,扑热息痛、吲哚美辛栓退热,疗效不佳。后患者自行应用头孢米诺治疗约半个月,最高体温下降至37.8℃,但活动后气短症状无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患者病来偶有咳嗽咳痰,咳少量白色泡沫痰,可平卧睡眠,无夜间憋醒,无口干、眼干症状,无关节肿痛和活动障碍,无皮疹,无胸痛,无盗汗,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饮食及睡眠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3年前诊断为高血压,未系统治疗。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有磺胺类过敏史。患者否认接触毛霉物品,否认生食肉制品等,无特殊药物服用史。
入院查体:T:36.8℃,P:96次/分,R:20次/分,BP:140/80mmHg。神清语明,巩膜无黄染,口唇和四肢末梢不发绀,胸廓对称,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双肺肩胛下可闻及少许帛裂音,心率96 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和额外心音,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4×109/L,NE%:84%,RBC:3.32×1012/L,Hb:104.5g/L,嗜酸性粒细胞:1.26×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3.7%;肺CT:双肺胸膜下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及稍高密度条索影,伴小叶间隔增厚,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纵隔窗肺内病变明显小于肺窗(图1)。

图1 双肺胸膜下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及稍高密度索条影,伴小叶间隔增厚,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入院诊断:1.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病?2.高血压病
入院后诊治过程。入院后未用药,患者体温在37.4℃以下。完善检查:动脉血气分析:pH:7.419,PaCO2:34.5mmHg,PaO2:69mmHg;IgE:1128.74IU/ml,抗核抗体1∶100阳性,ANCA:阴性,CRP:19.80mg/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便查虫卵阴性,尿常规未见异常。肺功能检查为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减低。纤维支气管镜下未见管腔狭窄及黏膜充血,进行肺泡灌洗操作,肺泡灌洗液检查结果:淋巴细胞:62%,巨噬细胞:35%,杆状核细胞:3%,CD4+/CD8+:0.62。双眼液分泌试验,右:27mm/5min,左:16mm/5min,双眼泪液分泌正常。鼻窦CT:右上颌窦囊肿。追问病史患者半年前搬入新装修的住所,四个月前因“感冒”到医院就诊,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具体数值不详)。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值:0.71×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率:10.6%。患者拒绝使用激素治疗,出院后失访。
临床诊断: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慢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