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以多发结节影表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例 以多发结节影表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作者
曲文秀
案例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
导读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一般定义为肺实质的急性感染,临床上伴有急性感染的症状,胸部X线有急性浸润的表现,听诊发现与肺炎的临床表现一致,例如呼吸音的改变或局部的湿啰音,通常发生于非住院的患者,或者症状出现前长期居住在看护单位内达14日以上者。

病历摘要

男性,50岁,以“间断发热伴咳嗽胸痛1个月”为主诉入院。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2~38℃之间,伴畏寒寒战,咳嗽,痰少,为黄痰,痰液稀,无痰中带血,同时伴右侧胸痛,咳嗽时加剧,疼痛可以忍受,无午后低热及关节疼痛,无喘息,无呼吸困难,无心前区不适,无心悸气短。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热退,并应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具体用量不详)治疗,体温有所下降波动于37.5℃,复查肺CT发现影像较前增多范围扩大,为系统诊治来诊。患者病来一般状态佳,无皮疹,无周身骨痛,无晨僵,无关节肿痛,无尿频尿急,饮食睡眠佳,无乏力、无盗汗,二便正常。既往健康。

入院时查体:T 37.4℃,P 80次/分,R 16次/分,BP 120/70mmHg。神志清楚,精神状态佳,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及出血点,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口唇无发绀,咽部无红肿,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叩诊清音,肺肝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活动佳。

入院辅助检查:血常规:10.1×109g/L,NE%:77.9%。肺CT(2009-11-02)(图1):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左肺上叶结节有空洞形成,右肺上叶尖段软组织密度影,周边粗大毛刺;双肺间隔旁型肺气肿、散在泡性肺气肿及双肺尖肺大疱,纵隔淋巴结不大,未见胸腔积液。

图1 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左肺上叶结节有空洞形成,右肺上叶尖段软组织密度影,周边粗大毛刺;双肺间隔旁型肺气肿、散在泡性肺气肿及双肺尖肺大疱

治疗过程

入院诊断:发热待查,肺炎?

治疗经过及疾病变化:患者入院后给予头孢吡肟抗感染治疗,完善相关的感染性指标及非感染性指标检查:CRP:35.5mg/L,ESR:40mm/h,降钙素原:0.65ng/ml,抗核抗体系列检查:阴性,ANCA:阴性;肺癌标志物系列:阴性;痰细菌、结核菌、真菌等检查均为阴性;血培养3次均为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军团菌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查均阴性;PPD试验:阴性;病毒抗体检查阴性;痰查瘤细胞(3次)均阴性;气管镜检查:气管通畅,未见占位性病变,肺泡灌洗液检查结果正常。全身PET/CT扫描未见异常。头孢吡肟治疗3天后患者体温较入院时有所增高。调整抗生素为莫西沙星0.4g日一次静点,患者最初体温无明显变化。针对该患者急性发病,非感染性疾病证据不足,肺部影像短时间变化且影像不典型等特点,考虑不典型致病微生物所致肺炎可能性大,坚持应用莫西沙星至10天,体温完全得到控制,改为口服治疗,1周后停药。复查肺部影像,肺内结节影较前明显吸收,右肺上叶病变由实变转为透光(图2);复查肺炎支原体抗体、军团菌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等仍为阴性。出院3个月后复查肺CT,右肺上叶病变基本吸收(图3)。

图2 肺内结节影较前明显吸收,右肺上叶病变由实变转为透光

图3 右肺上叶病变基本吸收

确定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性大)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致死性链球菌肺炎 下一篇:病例 肺隐球菌病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