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多重耐药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
病例 多重耐药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
作者
刘宏博
案例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
导读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常见致病原。一项全球性CAP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占CAP的12%,在所有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CAP中超过50%。与大多数国外地区相比,我国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更高。一项专门针对亚洲地区CAP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地区CAP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占12.2%,而我国上海和北京两地却分别高达26.7%和22.3%。在最近完成的一项七城市12家医院参加的全国性成人CAP致病原调查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比例也达到了20.7%,其中,≤30岁和31~50岁年龄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别高达32.8%和27.8%。在青壮年、无基础疾病CAP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已超过了肺炎链球菌,成为最常见的CAP致病原。

病历摘要

患者,男,15岁,以“发热、咳嗽咳痰10天”于2011-4-12入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患者10天前着凉后出现发热,无畏寒寒战,体温最高达39.8℃,伴有咳嗽咳痰,痰量较少,以白痰为主。当地卫生所予头孢菌素(具体不详)静点治疗4天,未见好转,遂来我院急诊。急诊予舒普深静脉点滴治疗4天,期间曾加用红霉素静脉点滴,但患者前臂出现皮疹,停用红霉素。2011-4-8查白细胞(WBC)9.3×109/L,中性粒细胞%81%;肺炎支原体抗体1∶320;肺CT显示右肺中叶、左肺上叶后段及左肺下叶基底段炎症(图1)。患者症状无改善,收入病房。病来无胸痛及胸闷,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食睡眠差,二便正常。既往健康。

图1 2011-4-8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0/60mmHg(1mmHg= 0.133kPa)。神清语明,查体合作。口唇和四肢末梢不发绀,颈部及锁骨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叩诊呈清音,右肺呼吸音清,左肺肩胛下呼吸音减低。心音纯,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和额外心音。腹平坦,柔软,肠鸣音3次/分,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叩诊无疼痛。双下肢无水肿。

治疗过程

入院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前期患者应用红霉素出现疑似过敏的反应,入院后初期治疗选择头孢呋辛1.5g,每8小时1次静点联合阿奇霉素0.5g日一次静点。但患者应用阿奇霉素时前臂再次出现红色丘疹,伴有瘙痒,考虑大环内酯类过敏,停药。由于患者未满18岁,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存在风险,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治疗方案调整为莫西沙星0.4g日一次静点,连续应用5天,患者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好转。在此期间我们完善相关检查:复查肺炎支原体抗体1∶1280;WBC 12×109/L,中性粒细胞%:70%;复查肺CT(2011-4-18)显示出现左侧胸腔积液(图2);胸腔积液检查外观深茶色,Rivalta试验+,细胞数5000×106/L,其中中性粒细胞%:30%,淋巴细胞%:70%,蛋白41.6g/L,糖5.62mmol/L,乳酸脱氢酶(LDH)602U/L,腺苷脱氨酶(ADA)45U/L。

图2 2011-4-18

患者抽液后体温仍没有下降趋势,在与家属沟通后,加用强力霉素0.1g,日两次口服,继续观察病情变化。联合治疗3天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至2011-4-24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减轻。期间再次进行胸膜腔穿刺术1次,胸液化验结果中细胞数300×106/L,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其他数值与之前相差不多。治疗方案改为拜复乐0.4g,日一次口服联合强力霉素0.1g,日两次口服,治疗1周,复查肺CT(2011-5-1)显示渗出病变及胸腔积液明显吸收(图3),患者停药出院。出院后3周复查肺CT显示病变完全消失(图4)。

图3  2011-5-1

图4 2011-5-20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下一篇:病例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