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BIa+0)
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BIa+0)
作者
范涛
案例诊断
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
病例2-2-4摘要

患者女性,44岁。2年前右足掌麻木,持续存在,无疼痛,无行走障碍。当地医院磁共振(MRI)检查,发现小脑扁桃体下疝,给予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麻木范围逐渐扩大,由右足掌扩散至右足-右小腿外侧及右大腿。近1个月,间断感头晕,恶心,劳累后加重,于当地医院复查磁共振(MRI),提示小脑扁桃体下疝加重,遂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颅底凹陷”收入院。

(一)病史

患者中年女性,主因右下肢麻木2年,加重伴间断头晕、恶心1个月入院。

(二)查体

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示齿居中,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右下肢痛触觉稍减退,余肢体深、浅感觉基本正常,四肢肌力基本正常,病理征未引出。颈椎JOA评分:15/17分。

(三)辅助检查

术前磁共振(MRI)示小脑扁桃体下缘延伸至枕骨大孔下,同时存在寰枢椎脱位。C1-2髓内见条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图2-2-4-1),无明显脊髓空洞形成。

图2-2-4-1 术前磁共振(MRI) C1-2可见脊髓损伤

a. T1像;b. T2

脑脊液电影:中脑导水管开放,其内可见脑脊液流动信号,第四脑室及枕骨大孔脑脊液流动稍弱,桥前池脑脊液流动信号可。

术前CT示齿状突上移(图2-2-4-2、图2-2-4-3),寰齿间隙增大(图2-2-4-4),三维重建可见寰椎后弓缺如(图2-2-4-5)。

图2-2-4-2 术前CT矢状位示齿状突上移

图2-2-4-3 术前CT冠状位示齿状突上移

图2-2-4-4 术前CT轴位示寰齿间隙增大

图2-2-4-5 术前CT三维重建示寰椎后弓缺如

(四)术前诊断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寰枕融合。

术前讨论及临床决策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一)手术过程

患者俯卧位,取枕下后正中切口,显露枕外粗隆、枕大孔后缘、C1后弓及C2棘突及两侧椎板,C1右侧后弓发育不良,咬除后弓宽约1.5cm,咬除枕大孔后缘2.5cm×1.5cm,去除增厚的寰枕筋膜。C1两侧侧块置万向螺钉各1枚,C2两侧椎弓根置万向螺钉各1枚,塑形连接杆,固定于C1螺钉,C1-2间撑开约8mm后,连接杆固定于C2螺钉,侧块间颗粒植骨(图 2-2-4-6)。

图2-2-4-6 术中C1-2间撑开固定

(二)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右下肢麻木感较术前减轻,查体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复查磁共振(MRI)及CT示齿状突向下移位(图2-2-4-7、图2-2-4-8),对延髓压迫较术前减轻,颈椎曲度良好,螺钉位置良好(图2-2-4-9)。术后JOA评分:16/17分。

图2-2-4-7 术后磁共振(MRI)示齿状突向下移位,对延髓压迫较术前减轻,颈椎曲度良好

a. T1像;b. T2

图2-2-4-8 术后CT矢状位示齿状突下降

图2-2-4-9 术后CT冠状位示螺钉入钉点位置良好

经验与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BIa+0) 下一篇: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BIa+0)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