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BIa+0)
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BIa+0)
作者
范涛
案例诊断
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
病例2-2-2摘要

患者中年男性,自诉2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左侧手指麻木,无疼痛、肢体活动障碍等其他不适,症状逐渐加重,后自觉左下肢乏力,无左下肢麻木及疼痛表现,就诊于当地医院,查颈椎CT及磁共振(MRI)示: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C3-4、C4-5椎间盘突出,C2向后上移位,相应水平脊髓损伤,颈椎退行性变,无明显脊髓空洞形成。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遂以“小脑扁桃体下疝、颅底凹陷”收入院。

(一)病史

患者中年男性,主因左侧手指麻木及左下肢乏力2个月余来院。

(二)查体

患者步入病房,行走稍向左倾。神清语利,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灵敏,余颅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左手浅感觉稍减弱,余全身浅、深感觉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三)辅助检查

颈椎磁共振(MRI)示齿状突位置向后向上移位,延颈髓明显受压屈曲后弓,C1- 2髓内见条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图2-2-2-1),无明显脊髓空洞形成。增强扫描后,颈髓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颈椎CT示齿状突位置向后上移位,超过Chamberlain线上约10mm,延颈髓受压屈曲后弓(图2-2-2-2),寰齿间隙增宽,约5mn,寰椎前后弓分别与枕骨大孔前后缘融合,寰椎侧块与枕骨髁相互融合,C2-3椎体及棘突相互融合(图2-2-2-3)。

(四)术前诊断

颅底凹陷症、寰枕融合、寰枢椎脱位。

术前讨论及临床决策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一)手术过程

患者俯卧位,取枕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肌肉,暴露充分后咬除寰椎后弓及枕大孔后缘,可见寰椎后弓与枕大孔后缘融合,C2、C3棘突融合,咬除融合的寰椎后弓及枕大孔后缘,大小约2cm,局部硬膜向后膨起,剪除寰枕筋膜,局部彻底止血,然后先分别在C2两侧置椎弓根万向螺钉各1枚,塑形两侧连接杆,先将连接杆预固定于螺钉上,后固定枕骨端,用4枚枕骨钉固定,固定满意后,枕枢椎间稍撑开后,加压固定两侧螺钉顶丝,两侧枕骨与C2椎弓根之间颗粒植骨,硬膜外铺外科隔离膜,逐层缝合肌肉、筋膜、皮下及皮肤。

(二)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患者病情恢复顺利,伤口愈合良好。左侧肢体麻木无力症状缓解,左手针刺较前灵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术后复查磁共振(MRI)(图2-2-2-4)及CT:符合术后改变,齿状突下移(图2-2-2-5),寰齿间隙缩小(图2-2-2-6),寰椎后弓及C2椎板部分缺如,颈椎生理弯曲良好,钉棒固定位置良好(图2-2-2-7)。

图2-2-2-4 术后磁共振(MRI)

图2-2-2-5 术后CT矢状位示齿状突下移

图2-2-2-6 术后CT轴位示寰齿间隙缩小

图2-2-2-7 术后三维重建示钉棒位置良好

经验与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寰枢椎脱位伴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下一篇:颅底凹陷伴寰枢椎脱位(BIa+0)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