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复发蛛网膜囊肿(T4-9)
复发蛛网膜囊肿(T4-9)
作者
范涛
案例诊断
复发蛛网膜囊肿
病例1-5-4摘要

患者中年男性,1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不伴有其他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脊髓MRI检查,发现T4-10椎管内囊肿,行囊肿切除术,术后症状缓解。2年前再次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症状,且伴有左下肢感觉减退,于当地医院行脊髓MRI检查,结果示囊肿复发,后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椎管内囊肿”收入我科。

(一)病史

患者男性,45岁,主因蛛网膜囊肿切除术后13年,双下肢麻木、无力2年入院。

(二)查体

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眼动充分,面部感觉对称,咬肌、颞肌有力。额纹对称,鼻唇沟对称。左侧肋弓以下及左下肢痛温觉减退,四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张力高,双侧膝腱、跟腱反射亢进,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未引出,双侧巴宾斯基征(+)。

(三)辅助检查

术前磁共振(MRI)示椎管病变切除术后改变,T4-9椎管内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无强化(图 1-5-4-1)。

术前CT及三维重建提示T4-9去椎板术后改变,胸椎后凸畸形(图1-5-4-2、图1-5-4-3)。

(四)术前诊断

椎管内囊肿术后复发(T4-9),胸椎后凸畸形。

图1-5-4-1 磁共振(MRI)示T4-9椎管内长T1、长T2信号囊性占位,无明显强化

a. T1像;b. T2像;c.强化像

图1-5-4-2 术前磁共振(MRI)轴位

a. T1像;b. T2

图1-5-4-3 术前CT示T4-9去椎板术后改变,胸椎后凸畸形

术前讨论及临床决策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一)手术过程

患者取俯卧位,安置神经电生理监测电极,取T4-10胸背部后正中直切口,逐层切开皮肤、肌肉,仔细分离瘢痕组织,见囊肿位于硬脊膜外,灰白色,质地软,给予全切囊肿,后行T5-10椎弓根内固定,手术顺利。

(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Vimentin(+);S-iOO(-);NFH:actin(+);CD34 (+)。

(三)病理诊断

(T4-9椎管内硬膜外)送检胶原变性纤维组织形成的囊壁样结构,未见被覆上皮,考虑为单纯性囊肿。

(四)术后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20天顺利出院,经胸椎椎弓根固定术后,身高增高了3cm。查体双下肢麻木无力较术前好转,刀口愈合好,左侧肋弓以下及左下肢痛温觉较术前好转,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不高,双下肢膝腱及跟腱反射(++),双侧巴宾斯基征(-)。复查磁共振(MRI)CT及三维重建示囊肿切除彻底(图1-5-4-4),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胸椎生理曲度良好(图 1-5-4-5)。

经验与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蛛网膜囊肿(C7-S3) 下一篇:椎管内脓肿(T8-11)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