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青年男性,发现脊柱侧弯双下肢无力6年加重1年入院,四肢感觉未见异常,二便基本正常。磁共振(MRI)显示C7-T1、T9-12可见脊髓增粗,脊髓内可见增强信号,散在不均匀信号,下方可见脊髓空洞。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以“髓内占位性病变合并脊柱侧弯”收入院。
(一)病史
患者青年男性,14岁,主因发现脊柱侧弯双下肢无力6年加重1年入院。
(二)查体
神清,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脊柱右侧弯畸形,右侧剃刀背畸形。双上肢肌力Ⅴ级,感觉未见异常。双下肢感觉、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侧髌阵挛、踝阵挛阳性。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双侧巴宾斯基征(+)。
(三)辅助检查
立位X线片及CT示:脊柱右侧弯,Cobb 角 95°(图1~图3)。

图1 术前切口

图2 术前X线正位片

图3 术前CT三维重建
术前磁共振(MRI)示:C7-T1、T9-12可见脊髓增粗,呈等T1、等T2信号(图4~图6),内可见增强信号,散在不均匀信号,增粗脊髓下方可见脊髓空洞(图7、图8)。

图4 术前颈胸段磁共振(MRI)矢状位
a. T1像;b. T2像

图5 术前颈胸段磁共振(MRI)强化
a.矢状位;b.冠状位

图6 术前胸腰段磁共振(MRI)矢状位
a. T1像;b. T2像

图7 术前胸腰段磁共振(MRI)强化
a.矢状位;b.冠状位

图8 术前胸腰段磁共振(MRI)轴位
(四)术前诊断
脊髓内肿瘤(C7-T1、T9-12)、脊柱侧弯、脊髓空洞。
(一)手术过程
患者俯卧位,取背部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完整取下C7-T2椎板,见硬脊膜膨隆,张力高,两侧悬吊后,正中剪开硬膜,两侧牵开,镜下见脊髓增粗,脊髓搏动差,沿后正中沟切开脊髓,探查见肿瘤位于C7-T1髓内,灰黄色,质地软,血供中等,边界欠清,与脊髓粘连紧密,周围见灰黄色陈旧出血,下方存在空洞。脊柱侧弯畸形仔细分离粘连,切除肿瘤大小约1.5cm×1.0cm×1.0cm。肿瘤切除后,彻底止血,严密连续缝合硬膜。咬除T9-12后方棘突及双侧部分椎板,两侧悬吊后,正中剪开硬膜,两侧牵开,镜下见脊髓增粗,脊髓搏动差,沿后正中沟切开脊髓,探查见肿瘤灰黄色,质地软,血供中等,边界欠清,与脊髓粘连紧密,周围见灰黄色陈旧出血,下方存在空洞。仔细分离粘连,切除肿瘤大小约2.5cm×1.5cm×1.5cm。肿瘤切除后给予置入C7-L1双侧椎弓根螺钉28枚,脊柱侧弯矫正满意后,塑形钛棒连接螺钉,由中间向两端逐次上紧螺母,透视满意后给予逐层缝合肌肉、皮下组织、皮肤。
(二)病理诊断
星形细胞瘤,病理分型均为WHOⅡ型。
(三)术后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脊柱侧弯外观明显改善(图9)。

图9 术后大体像
侧弯矫正后,患者身高较术前增高5cm,四肢肌力较术前无加重,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复查磁共振(MRI)示髓内肿瘤切除满意(图10),复查CT示脊柱侧弯矫形良好,钉棒系统位置良好(图11)。

图10 术后磁共振(MRI)矢状位
a. T1像;b. T2像

图11 术后CT
a.矢状位;b.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