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高龄共病患者跌倒与骨折诊治一例
高龄共病患者跌倒与骨折诊治一例
作者
刘丰,楼慧玲,丘惠嫦
案例诊断
骨折,高血压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骨质疏松症,双膝关节退行性变,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85岁。因“发现血压升高8年,双下肢水肿1年”于2014年6月10日入院。

既往史:有2型糖尿病、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骨质疏松症、双膝关节退行性变、前列腺增生症等病史,长期有二级预防治疗。既往检查资料:骨密度:L2-2.4SG,小转子-3.4SG;脑CT: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脑干区多发腔隙性梗死灶,脑萎缩,脑白质脱髓鞘样变,脑动脉硬化;心脏彩超:左房扩大、左室肥大;下肢血管彩超: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4级,双下肢静脉未见异常;胸CT: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征象。

入院查体:T 36.6℃、P 65次/分、R 20次/分、BP 154/60mmHg。神志清,对答切题,步行入院,颅神经征阴性,颈软,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稍向左下扩大,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入院诊断:1.高血压3级(极高危);2.2型糖尿病;3.多发腔隙性脑梗死;4.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骨质疏松症;6.双膝关节退行性变;7.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

病例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疗经过

入院后换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控制血压,加呋塞米片利尿,继续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氯吡格雷片二级预防,阿卡波糖片控制血糖水平,同时予疏通血管、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改善心肌代谢等辅助治疗。因既往检查发现双下肢动脉闭塞4级,且出现双下肢水肿,患者情绪焦虑,担心自己病情会恶化导致截肢,夜间睡眠欠佳,加用艾司唑仑片、唑吡坦片对症治疗,睡眠有所改善。BP 128~159/55~74mmHg,HR 60~72次/分,血糖5.7~10.9mmol/L,能下床独自慢行,记忆力良好,言语反应良好,双肺无啰音,利尿并调整降压药后双下肢水肿基本消退。

病情变化:2014年6月18日凌晨起床小便时不慎摔倒,臀部、双手着地,跌倒后因左侧大腿根部疼痛不能活动,BP 178/58mmHg,P 75次/分,R 20次/分,SpO2 95%。X线片示: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双髋关节骨质疏松、退行性骨关节病。予以制动、止痛治疗。经多科会诊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于次日行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术后2天

转至老年科行综合内科治疗。

围术期并发症:术后相继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精神神经症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伤口渗血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相继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低胆固醇血症、体重下降等营养不良情况。临床医师均给予针对性处理。

术后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①术后次日开始应用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术后第3天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磺达肝癸钠针抗凝;②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水平,术后20天发现低胆固醇血症,停用阿托伐他汀钙片;③抗感染(伤口、肺部);④抗心衰;⑤制酸、保护胃黏膜、减少胃肠蠕动;⑥输血;⑦营养支持(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肠内营养液);⑧抗骨质疏松;⑨术后镇痛镇静。

2.辅助治疗

①指导术后功能锻炼;②指导心衰时的活动;③指导消化道溃疡并出血时的饮食调理;④指导认知障碍时的生活护理;⑤指导长时间卧床患者的床上护理。

术后治疗结果:①助行器帮助下行走,间有少许左下肢骨痛;②血压、血糖、心率、心功能良好;③消化道出血已停止,血红蛋白上升;④认知好转,睡眠改善;⑤仍有双下肢无力;⑥胃纳欠佳,进食少;⑦存在轻度贫血、低蛋白血症。

经验体会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高龄冠心病合并免疫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及多器官病变一例 下一篇:高龄老人颅脑外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例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