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发热、肝脾大、球蛋白升高2年
病例 发热、肝脾大、球蛋白升高2年
作者
蒲增惠
案例诊断
淋巴结型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
病理摘要

病情介绍

患者,男,56岁,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左上腹胀痛,最高体温40.2℃,无恶心、呕吐,腹泻、黑便,于院外行B超示“胆囊结石”,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之后反复发热。入院1年半前突发左上腹剧痛伴左上腹包块形成,当地医院检查示“脾大,多发性脾脓肿,不排除脾梗死”,行“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脾缺血性梗死伴局灶性淀粉样物沉积,慢性结石性胆囊炎”,骨髓涂片示“粒系占44.5%,红系占39%”,血常规检查结果不详,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反复出现头昏、乏力、视物旋转,伴夜间睡眠差,平卧位感气促。入院2个月前患者头昏乏力症状明显加重,于当地医院给予相关治疗(具体不详)有所好转,B超示“肝大”,血常规示“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生化示“球蛋白明显升高”,遂于2008年7月17日入我院以进一步明确诊治。

我院门诊查血常规WBC 8.78×109/L,N 25%,L 59%,Hb 134g/L,PLT 210×109/L,生化TBIL 12.7μmol/L,DBIL 5.3μmol/L,ALT 47IU/L,AST 72IU/L,ALB 33.7g/L,ALP 329IU/L,IgG 80.7g/L,KAP 71.6g/L,LAM 264.4g/L,ANA 1∶100斑点胞浆型,RF 313IU/L,γ-球蛋白54.09%,尿蛋白定性++,尿KAP 0.463g/L,尿LAM 0.253g/L,骨髓涂片未见异常。入院1年前脾切除病理切片我院再会诊示“脾片状凝固性坏死,部分区域在坏死周围的脾脏组织中见一些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需行免疫表型检测,以排除淋巴组织肿瘤之可能”,免疫表型检测示“脾小体区淋巴细胞呈CD20(+),其周围细胞呈CD3(+),散在分布的浆细胞呈CD138(+),少数粒细胞呈MPO(+);PCR检测:未检出IgH基因克隆重排;刚果红染色(–)”。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前胸可见多个蜘蛛痣,无肝掌,无皮肤巩膜黄染,双侧颈部、腋下、左滑车上、双侧腹股沟均可扪及肿大淋巴结,最大2cm×1.5cm,质软,无压痛,有融合,牙龈无增生,咽明显充血,扁桃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明显异常,肝上界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剑下4cm、肋下5cm可及,边缘钝,无触痛,质中,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初步诊断考虑血液系统疾病,如大颗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浆细胞疾病等可能。遂行外周血流式细胞学示“B细胞未见克隆性,T细胞表型未见特殊异常”,涂片示“目前血片中单核细胞占16%,成熟红细胞呈缗线状排列”,Coombs试验(+)。进一步行左侧腋窝淋巴结活检,镜下见淋巴结结构存在,滤泡增生活跃,生发中心内的巨噬细胞内可见多量小的嗜碱性病原体,生发中心外的巨噬细胞内亦可见上述改变,病变符合利什曼原虫感染(图1-4-1)。进一步行利什曼原虫rk39试纸条检查,结果示阳性。

图1-4-1 左腋下淋巴结活检

a.HE×40;b.HE×400;c.HE×1000

淋巴结结构存在,滤泡增生活跃,生长中心内的巨噬细胞内可见大量小的嗜碱性病原体,生长中心外的巨噬细胞亦可见上述现象(箭头所示)

最终诊断:

淋巴结型黑热病。

重要提示

1.患者病程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左上腹疼痛、脾大、肝大,全身淋巴结肿大,球蛋白显著升高;

2.经脾切除手术,患者发热症状缓解,但仍存在头昏、乏力,相关检查提示球蛋白升高明显,淋巴细胞升高明显;

3.患者脾脏病理切片再会诊结果提示不排除淋巴组织肿瘤可能,但免疫表型等结果不支持;

4.以发热、肝脾大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要考虑: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如结核、黑热病);

5.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为黑热病;

6.利什曼原虫rk39检查结果阳性。

治疗和转归

给予葡萄糖酸锑钠1.2g静脉缓慢推注q.d.,6天后出院。出院3个月后电话随访情况良好。

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26-629

2. 张富南, 肖宁,陈漪澜. rk39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黑热病效果评价.中国热带医学,2008,5(5):710-711

3. Babiker ZO, Davidson R, Mazinda C, et al. Utility of lymph node aspir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in Sudan. Am J Trop Med Hyg,2007,76(4):689-693

4. Dereure J, Duong Thanh H, Lavabre-Bertrand T, et al. Visceral leishmaniasis:Persistence of parasites in lymph nodes after clinical cure. J Infect,2003,47(1):77-81

上一篇:病例 高热、脾大、脾多发局灶性病变 下一篇:病例 高热、腹泻、白细胞、血小板降低1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