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49岁。
发现蛋白尿1年3个月,水肿1个月余。
1年3个月前体检发现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2.08g,无明显血尿,肾功能无异常,血浆白蛋白正常,血压130~140/90~95mmHg。当地医院诊为“慢性肾炎综合征”,予贝那普利10mg/d,效果不佳。1个月余前,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6.37g/d,RBC 2.5/HP,血 ALB 28.0g/L。 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脂肪肝6年余。
T 36.1℃,P 72次/分,R 18次/分,BP 120/70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皮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心律齐,P2无亢进。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尿常规示蛋白(++++),RBC 0~1/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UTP) 5.58g/d,血 ALB 26.5g/L,SCr 80μmol/L,尿素(Urea) 4.72mmol/L,总胆固醇(TCHO) 6.71mmol/L,甘油三酯(TG)2.76mmol/L,肝功能及血糖正常。血IgG 6g/L,IgA、IgM、C3及C4均正常。血尿免疫固定电泳未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HBsAg和抗-HCV均阴性,ANA、ENA谱、抗dsDNA、ANCA及抗GBM抗体均阴性。CEA、CA-199及AFP均正常。
腹部超声检查双肾大小正常,无肾积水;腹部其他脏器未见异常,无腹水。心电图正常。双下肢彩超检查未见静脉血栓。
患者中年男性,临床符合肾病综合征。无感染(如HBV和HCV)、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肿瘤性疾病(如骨髓瘤)和原发淀粉样变等继发疾病证据。因此考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能性大。结合年龄及隐匿起病特点,考虑膜性肾病可能性大。于入院第4天行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示Ⅱ期膜性肾病。肾活检1周后患者逐渐出现咳嗽、痰中带少量血丝与突发胸闷、憋气,血压正常,ECG未见明显异常,SpO290%、D-二聚2.55mg/L。 结合病史,高度怀疑肺栓塞。行CTPA示左肺动脉主干可见大块肺血栓栓塞(图1),右肺动脉可见较小的血栓。

图1 CTPA:左肺主干大块血栓;右肺主干小块血栓形成
床旁UCG示右室偏大,室间隔运动略僵硬,肺动脉收缩压35mmHg,肺栓塞诊断明确。予r-tPA 100mg溶栓,序贯予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及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胸闷、咯血、咳嗽等症状逐渐消失。同时给予泼尼松联合环孢素A治疗肾病综合征半年,期间环孢素A的浓度维持在125~175ng/ml,肾病综合征一直没有缓解,遂停药。复查 UTP 7~10g/d,ALB 16~18g/L,换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期间持续服用华法林,维持INR 2.0~2.8。2个月后患者UTP 3.5g/d,ALB 28g/L,泼尼松减量。3个月后患者UTP 2.1g/d,ALB 32g/L,泼尼松继续减量;环磷酰胺累积剂量达到9g后停药;拟继续服药华法林6个月。
肾病综合征 Ⅱ期膜性肾病 慢性肾脏病1期
急性肺栓塞
脂肪肝
这是一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的病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高风险人群,而各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因中膜性肾病(MN)的血栓栓塞风险最高,即使在校正了尿蛋白和血白蛋白水平亦是独立危险因素。一项纳入898例病理证实的MN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2%,发生中位时间是诊断后的3.8个月。一项针对儿科100例MN肾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肺栓塞的发生率为17%。约半数肺栓塞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但是如果未经及时诊断及适当治疗,无症状性肺栓塞可能会进展至有症状或者致命性肺栓塞,应引起肾内科医生重视。
文献中没有单独研究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的高危因素的报告,但是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DVT)的常见合并症,约占56%。因此凡是DVT的高危因素都可以认为是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的高危因素,包括:①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一般肾病综合征患者ALB<20g/L时即有高凝状态,易出现DVT。②MN。MN患者在更高的血白蛋白阈值水平DVT的发生的风险就明显增加。Bellomo和Atkins等研究发现,MN血白蛋白<25g/L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0%,而白蛋白>25g/L者发生率仅为2.7%。Lionaki等的工作提示,MN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28g/L患者与>28g/L的患者相比,静脉血栓风险明显增高2.5倍(9.4%比3.2%)。在该阈值以下,血清白蛋白每下降10g/L,风险增加2.13倍。少数患者即使在血浆白蛋白正常的情况下仍可出现肺栓塞。③不适当的利尿治疗。不适当的利尿治疗可促使血液浓缩,加重高凝状态,促使血栓形成。④其他因素:包括遗传性S蛋白、C蛋白缺乏、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制动等因素。
鉴于多数肾病综合征合并肺栓塞者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而且DVT、膜性肾病和严重低白蛋白血症为肺栓塞的主要高危因素,因此针对这些患者即使没有症状,在确诊肾病综合征后应该常规进行DVT的筛查,包括检测血FDP、D-二聚体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深静脉与肾静脉检查。对于有DVT或者可疑肺栓塞者应进行肺通气灌注扫描或CT肺血管造影确定。对于没有发现血栓栓塞证据的患者,目前尚没有针对肾病综合征预防性抗凝获益及风险的对照研究证据。对于血白蛋白<20g/L的非MN肾病综合征及血白蛋白<25g/L的MN且低出血风险患者,通常建议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直至高风险因素得到控制,如血白蛋白增高到30g/L以上。对于存在新发血栓栓塞患者,在确诊后立即开始抗凝治疗直至肾病综合征缓解后至少6个月,通常给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随后转换至华法林,目标INR为2.0~3.0。溶栓治疗仅针对发生严重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急性肺栓塞。
本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经肾活检确诊为膜性肾病。入院时没有血栓栓塞证据,且血浆白蛋白>25g/L,因此没有进行常规预防性抗凝治疗。但是在诊疗过程中仍然发生肺栓塞,可能与膜性肾病病理类型、肾活检后制动等诱因有关。患者肺栓塞未导致显著血流动力学改变,仅给予抗凝治疗。随着针对MN的治疗,患者肾病综合征部分缓解后血白蛋白升高至>30g/L时认为肾病综合征导致的高凝风险已消失,因合并血栓栓塞并发症,需要继续抗凝6个月。
1.肺栓塞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2.严重低白蛋白血症(ALB<20~25g/L)、膜性肾病和肾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程叙扬 周福德 刘 刚)
1.Barbour SJ,Greenwald A,Djurdjev O,et al.Disease-specific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c events is increased in idiopathic glomerulonephritis.Kidney In,2012,81(2):190-195.
2.Zhang Lj,Wang Zj,Zhou CS,et al.Evalua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 in pediatric with nephoitic syndrome with dual energy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Acad Radiol,2012,19(3):341-348.
3.章友康,裕东洁,王海燕,等.肾病综合征肺血栓、栓塞合并症前瞻性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1996,12:237.
4.Lionaki S,Derebail VK,Hogan SL,et al.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membranous nephropathy.Clin J Am Soc Nephrol,2012,7(1):43-51.
5.Li SJ,Guo JZ,Zuo K,et al.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in membranous nephropathy patients with nephrotic syndrome-a prospective study.Thromb Res,2012,130(3):501-505.
6.Girard P,Decousus M,Laporte S,et al.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in patients with pr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s:specificity of symptoms and perfusion defects at baseline and during anticoagulant therapy.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4(6):1033-1037.
7.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 Glomerulonephritis Work Group.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Glomerulonephritis.Kidney Int.Suppl,2012,2:13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