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1
1.基本资料
患者,男,62岁。
2.主诉及现病史
主因腹部疼痛4小时入院。患者于4小时前睡眠中突然出现腹部疼痛,伴有后背部放射痛,有腹胀,无恶心及呕吐,无反酸、嗳气,患者腹痛逐渐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不详),患者腹痛未缓解。患者转院就诊,测血压示85/ 60mmHg,给予快速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待血压略回升后,行腹主动脉增强示:腹主动脉瘤破裂,为进一步治疗,急诊以“失血性休克,腹主动脉瘤破裂”收入血管外科。
3.入院查体
T 35.7℃,P 79次/分,R 18次/分,BP 80/5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79次/分,律齐,腹软,中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脐周偏左下可扪及一搏动性肿块,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双股动脉搏动正常。双下肢皮温正常,各关节活动正常,双侧颈动脉及桡动脉搏动可及。
4.辅助检查
行腹主动脉CT增强血管成像(CTA)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图1~3)。

图1 腹主动脉瘤破裂
引自:主编:危重症病例剖析.第1版.ISBN:978-7-117-19553-9
.
图2 腹主动脉瘤破裂
引自:主编:危重症病例剖析.第1版.ISBN:978-7-117-19553-9
.
图3 腹主动脉瘤破裂
引自:主编:危重症病例剖析.第1版.ISBN:978-7-117-19553-9
.5.入院诊断
腹主动脉瘤破裂。
6.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术前检查,急诊行剖腹探查+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转入后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呼吸机支持呼吸,输注红细胞、血浆、白蛋白纠正贫血、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并给予补液、止血、抗感染、抑酸、祛痰、清除氧自由基、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顺利撤机、拔管,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次日转回血管外科继续治疗。转回当日患者小便后感憋气,血氧饱和度降至75%左右,立即予二羟丙茶碱(喘定)、呋塞米(速尿)静推,血压饱和度上升至80%左右,仍感憋气,再次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转入后无创辅助通气,乌司他丁减轻炎症反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氨茶碱平喘,雾化吸入等治疗,超声提示患者右侧胸腔积液较少,无法行穿刺治疗。2天后停无创辅助呼吸,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患者无胸闷、气短,无腹痛、腹胀,指尖血氧饱和度在96%左右。转回血管外科病房继续治疗。转回血管外科后,未再出现胸闷、憋气,于术后第13天出院。
(二)病例2
1.基本资料
患者,男,75岁。
2.主诉及现病史
因腰痛伴腹痛10小时入院。患者于10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及腹痛,疼痛为持续性、顽固性,呈进行性加重,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无间歇性跛行。无胸闷、憋气,无头痛、头晕,无发热等不适。病情逐渐加重,到当地医院腹部CT示“腹主动脉瘤破裂”,给予对症治疗,疼痛无缓解,急转院就诊,急诊以“腹主动脉瘤破裂”收入血管外科。
3.入院查体
体温不升,P 120次/分,R 15次/分,BP 48/29mmHg。全身皮肤黏膜苍白,四肢厥冷,神志模糊,腹部略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未见静脉曲张。腹部质韧软,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扪及异常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双股动脉搏动弱。双侧颈动脉及桡动脉搏动弱。
4.辅助检查
腹主动脉CTA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图4、5)。
5.入院诊断
考虑腹主动脉瘤破裂。
6.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持续心电、血氧、血压监测,开通静脉通路,补液治疗,急诊行腹主动脉瘤破裂腔内隔绝+右侧髂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送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术后第二天顺利撤机,并拔除气管插管,转回血管外科。但患者转回当日下午突发胸闷憋气,伴血氧饱和度下降,再次转回重症医学科。转入后予以无创辅助呼吸维持氧合,控制血压,给予抑酸护胃、祛痰、抗感染、止血、补液、输注血制品、抗感染、维持水电解平衡、调脂、扩冠、利尿、营养心肌、降压等治疗。3天后停用无创呼吸机,应用面罩法吸氧,自主呼吸相对较为平稳。遂再次转血管外科。转回血管外科后,未再出现胸闷、憋气,于术后第15天出院。

图4 腹主动脉瘤破裂
引自:主编:危重症病例剖析.第1版.ISBN:978-7-117-19553-9
.
图5 腹主动脉瘤破裂
引自:主编:危重症病例剖析.第1版.ISBN:978-7-117-195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