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27岁。主因“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4个月,间断发热7天”入院。
现病史 患者4个月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咳嗽、活动后心累、气促,我院行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动脉导管未闭心脏介入封堵术”,术前7天曾出现短暂发热,约38℃,伴咳嗽,X线胸片提示支气管炎,未予正规抗感染治疗,术前3天体温恢复正常,术后症状明显缓解。7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最高39℃,间断接受“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后无明显缓解。2天前患者于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74×109/L,中性粒细胞85.1%;心肌酶谱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增大、主肺动脉增宽伴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叶等回声 (赘生物?)、重度二尖瓣反流,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发病以来,患者无皮肤、黏膜出血,无头晕、呕吐,无腰痛、血尿等症状。
既往史 6年前行剖宫产手术。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个人史 生活规律,平日体力活动尚可。否认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 表妹患“先天性心脏病”(具体不详)。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史。
体格检查 体温38.2℃,脉搏12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08/60mmHg。神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充血。颈软,无抵抗感,无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尖搏动范围扩大,心界向左扩大,心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无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脏未触及,脾脏肋下2cm。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9%,血红蛋白82g/L。尿常规:尿蛋白(±),尿潜血(+)。生化检查:总蛋白61g/L,清蛋白24g/L,血脂、血糖未见异常。凝血分析、心肌酶谱均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血培养:血链球菌Ⅰ型。
超声心动图 (2014-08-05):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二尖瓣异常回声附着,赘生物大小为2.0cm×0.8cm,提示二尖瓣赘生物伴重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异常回声附着,赘生物大小为2.0cm×0.9cm,提示主动脉瓣赘生物伴中度关闭不全;左心房前后径46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9mm,左心室射血分数56%(图1)。

图1 入院超声心动图
A:左心室长轴切面示二尖瓣赘生物 (箭头所示);B:左心室长轴切面示主动脉瓣赘生物 (箭头所示)
入院诊断 ①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②动脉导管未闭心脏介入封堵术后;③中度贫血。
入院后,血培养及药敏试验(2013-08-05)结果提示血链球菌Ⅰ型,对克林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等均敏感。故给予静脉输注青霉素+阿米卡星抗感染治疗,但效果欠佳。入院后15天,患者出现体温升高,持续2天体温超过38℃。组织全院相关科室会诊以评估手术指征及时机。会诊意见:患者目前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明确,具备外科瓣膜置换手术指征,但患者近期出现体温波动,此时行手术治疗容易导致感染加重,且心脏瓣膜仍处于炎性水肿期,手术风险高、困难大,故建议待患者心功能稳定、一般情况良好,意即血培养阴性达4~6周后再外科手术治疗。
此后,将抗感染方案调整为青霉素+阿米卡星+替考拉宁(加立信),治疗4周后转入外科再次出现发热。考虑患者血常规、降钙素原较前明显下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左心室明显增大伴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性降低,临床心力衰竭症状无明显缓解,故于体温稳定2周、血培养阴性6周时行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术。手术顺利,病理检查结果:二尖瓣、主动脉瓣纤维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黏液样变,主动脉瓣局灶区域见纤维素样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及钙化灶形成。
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重,给予地塞米松抗炎,联合静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替考拉宁抗感染,持续静脉泵入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强心、利尿等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血常规逐渐恢复正常,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基本恢复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升至61%。患者于术后12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