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4-40 胸部CT检查(2009年8月2日):双肺感染
患者,女性,74岁。因乏力不适4个月,加重1个月,发热、皮肤瘀斑近2周于2009年8 月10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出现乏力不适,症状不明显,家人未予重视和诊治,1个月余前患者使用杏仁后感恶心,食欲下降,乏力明显伴有口干。7月27日无诱因出现发热38.0℃左右,无咳嗽、咳痰,无寒战,无关节疼痛不适。29日在当地医院再次住院。8月2日行胸部CT检查示:双肺感染(图3-4-40)。血常规:WBC 1.25×109/L,N 60.8%,Hb 123g/L,PLT 26×109/L,并行骨髓穿刺:巨核66个,产血小板巨核细胞2个,粒系占47.5%。当地住院予以升白细胞药物、莫西沙星和激素(用量不详)治疗。住院期间体温最高达39.0℃以上,偶有白色泡沫痰,偶伴发冷,体温以下午升高为主,夜间汗多。双上肢静脉穿刺处出现瘀斑,血小板降低明显,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本院。门诊以“血小板减少症”收住血液科。病程中,精神欠佳,食欲下降,有恶心,体重略有下降。
入院查体:T 36.0℃,BP 135/85mmHg,皮肤黏膜双上肢静脉穿刺处可见瘀斑,左手背处
可见大片瘀斑,颜面部和左手背、左前臂可见红斑,略突出皮面,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略黄染,右侧口角有皲裂,上腭黏膜有散在溃疡,舌面可见暗红色结节样隆起。胸骨压痛可疑,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以右肺底为主,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2009年8月2日外院胸部CT检查示:双肺感染。2009年7月30日外院血
常规:WBC 1.25×109/L,N 60.8%,Hb 123g/L,PLT 26×109/L。并行骨髓穿刺:巨核66个,产血小板巨核细胞2个,粒系占47.5%。2009年8月7日外院血常规:WBC 15.57×109/L,N 88.2%,Hb 131g/L,PLT 25×109/L。2009年8月10日本院急查血常规:WBC 2.9×109/ L,N 56.2%,Hb 130g/L,PLT 13×109/L。
初步诊断: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继发血小板减少症(结缔组织疾病?感染?);③肺部感染。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多次骨穿,不支持骨髓原发疾病,血象改变考虑为继发改变。2009年8月20日查血气:pH 7.512,PaCO2 22.9mmHg,PaO2 47.7mmHg,HCO-3 18.2mmol/L,SaO2 80%。肺部CT和前片对比感染加重(图3-4-41),急诊请呼吸科和ICU会诊后认为:患者目前诊断重症肺部感染、Ⅰ型呼吸衰竭,予以床边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氧饱和度可维持90%以上。8月29日转入RICU巩固治疗。
图3-4-41 胸部CT(2009-08-26):和前片对比感染加重
RICU加强护理,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吸氧,治疗上继续给予抗感染、祛痰、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因患者为一老年女性,有痰中带血,血量少,且为脓血痰,考虑葡萄球菌感染,另患者多次痰培养发现真菌,故给予替考拉宁及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伏立康唑口服抗感染治疗。2009年9月1日患者气短加重,无创机械通气吸氧浓度调至10L/min,血氧饱和度仍90%左右,给予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9月2日皮肤科检验室电话汇报:痰涂片示大量的曲霉菌丝(图3-4-42),痰真菌培养出大量曲霉。积极抗真菌治疗,但患者病情恶化,出现消化道出血,意识不清(疑脑出血),气道内出血,全身皮肤黏膜出血,氧饱和度难以维持。最终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图3-4-42 痰涂片示大量的曲霉菌丝
死亡诊断:①侵袭性肺曲霉病;②Ⅰ型呼吸衰竭;③感染性休克;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1.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6,65:697-708
2.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三次修订).中华内科杂志,2010,49:451-454
3. Walsh TJ,Anaissie EJ,Denning DW,et al.Treatment of aspergillosis: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the Infection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Clin Infect Dis,2008,46:32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