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肺切除术后发热伴头痛4个月
病例 肺切除术后发热伴头痛4个月
作者
沈茜;肖邦榕
案例诊断
播散性隐球菌病(肺,皮肤,脑型);CD4+细胞减少症
病情介绍

图1 术前胸部CT

患者,女性,36岁,职员。以“右肺中叶切除术后8个月,反复发热4个月,加重伴头痛1个月”于2007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10个月前因咳嗽、咯血,外院胸部CT示右肺中叶肺不张(图1)。2007年3月11日纤支镜示右肺中叶支气管开口处见新生物堵塞(图2)。于3月24日行右肺中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肺中叶炎症性改变,肺叶支气管旁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术后4个月患者头晕、低热。8月16日头颅MRI示脑干、左侧顶叶、右侧小脑半球内多发病变,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之后患者反复发热,并于多处出现皮下结节。2个月前手术瘢痕破溃行手术切除缝合。近1个月来,患者寒战、发热。曾以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2周,症状无改善,体温最高达39.5℃,并伴有明显的额顶部头痛。既往体健,家中未饲养鸽子,亦无鸽粪等接触史。

图1 术前胸部CT


图2 术前支气管镜

查体:T 38.2℃,P 94次/分,R 20次/分,BP 148/100mmHg,神清,颈抵抗(±),双肺呼吸音清,右胸手术瘢痕红肿,右腰背部一4cm ×3cm大小高出皮面的皮下包块,表面呈紫红色,有波动感,左腋前处皮下可扪及质韧的2cm×2cm小结节,右肩胛下角处皮下扪及一质韧可活动小结节,余查体无殊。

初步诊断:①发热待查,特殊病原体感染(真菌?寄生虫?);②右肺中叶切除术后。

重要提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患者入院后,本院病理科复习手术肺组织及皮下组织病理切片,显示真菌所致肉芽肿性炎症,形态与隐球菌相符合(图3,图4)。

图3 组织病理(PAS×400)

图4 组织病理(黏液卡红×400)



头颅MRI示脑干、左侧顶叶、右侧小脑半球内多发病变,左侧颞叶及局部脑膜异常强化(图5,图6)。

图5 MRI,顶叶病灶

图6 MRI,颞叶病灶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常规WBC 5.0×109/L,N 73.9%,L 12.3%,Hb 115g/L,PLT 328×109/L,淋巴细胞亚群CD3+ 68%,CD4+ 17.1%,CD8+ 44%,NK+ 24.7%;脑脊液检查显示外观清,压力280mmH2 O,RBC 50,WBC 140,N 70%,L 30%,氯119mmol/L,葡萄糖1.7mmol/L,蛋白1.86g/L,墨汁染色涂片找到隐球菌(图7),培养显示新生隐球菌生长;血生化在正常范围;血HIV抗体阴性。

图7 脑脊液墨汁染色


最终诊断:①播散性隐球菌病(肺、皮肤、脑型);②CD4+细胞减少症。

治疗和转归: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三联治疗35天,累计两性霉素B达1060mg。并给予胸腺肽皮下注射治疗。患者头痛、发热等症状均缓解,皮下结节明显减小,右腰背部结节低于皮面,大小为2.5cm×1cm;左腋前处皮下结节缩小至1cm×0.5cm;右肩胛下角结节消失。复查头颅MRI示颅内多发病变及左侧颞叶病变治疗后基本吸收(图8,图9)。

图8 治疗后MRI

图9 治疗后MRI

随访:患者回当地医院继续应用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抗真菌治疗。累计两性霉素B达4000mg,氟康唑200mg/d,口服2个月。患者脑脊液检查正常,头颅MRI病灶消失,皮下结节消失。目前仍随访中,一般情况均好。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双肺结节影,肉芽肿性炎,抗结核治疗无效 下一篇:病例 反复发作性喘息50余年,加重1个月余,发热20天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