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皮肤活检诊断NK/T细胞淋巴瘤1例
病例 皮肤活检诊断NK/T细胞淋巴瘤1例
案例诊断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广东乐昌人,51岁。

主诉:上腹胀痛4月,皮肤结节1月。

现病史:患者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伴纳差、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呕吐咖啡样物,无厌油。外院查腹部CT、彩超提示:脂肪肝,肝脾肿大,双肾小结石;查血常规、乙肝两对半、AFP、CEA无异常。予护肝等治疗症状无改善,并逐渐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痛,无放射痛。3月前于当地医院就诊,行上腹磁共振检查提示:脂肪肝;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予以抑酸、护肝等治疗,症状无改善。1月前发现四肢、躯干部位出现小结节,色红,无伴瘙痒、疼痛。4天前就诊我院门诊,查彩超示:肝大,轻度脂肪肝,脾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血生化:AST 104U/L,ALT 73U/L,GGT 267U/L,ALP 442U/L;ANA 1∶320。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自起病来,无发热、盗汗,无关节痛、骨痛,无口腔溃疡、光过敏,精神、睡眠尚可,胃纳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10公斤。

既往史:无特殊。

个人史:无特殊。

家庭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T 36.8℃,P 70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全身皮肤可见散在暗红色结节,约1cm×1cm大小,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可,部分融合,无出血、水疱、破溃、脓性分泌物,结节间皮肤正常(图1A)。双侧颈部、腋窝、锁骨上、腹股沟等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位于左侧颈部,约2cm×2cm大小,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可。心肺体查无异常。全腹无压痛、反跳痛,上腹饱满,肝右肋下3cm可触及,剑突下5cm可触及,脾脐水平线下2cm可触及,质硬,表面平滑,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图1 (右侧腰背部)皮肤结节形态和组织病理。结节呈暗红色,大小约1cm×1cm,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可,部分融合,无出血、水疱、破溃、脓性分泌物,结节间皮肤正常(A)。皮肤活检病理示小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生小血管内填塞中等偏大异常淋巴样细胞(B);免疫组化示:血管腔内CD56(+++)(C)

初步分析:患者中年男性,慢性起病,因“上腹胀痛4月,皮肤结节1月”入院,以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皮肤结节,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以上临床表现,考虑以下疾病:①淋巴瘤可能性大,但尚无病理依据,需重点完善骨髓穿刺并活检、淋巴结活检及皮肤活检等检查;②肝癌或其他部位实体肿瘤,但外院查AFP、CEA无异常,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原发癌灶,可能性小;③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需考虑寄生虫感染可能,如血吸虫病、华枝睾吸虫病,但患者无疫水接触史和鱼生进食史,外院影像学检查未见肝内占位性病变、胆管内虫体等异常,可能性不大;④查ANA 1∶320,且有皮肤结节改变,但无口腔溃疡、光过敏、关节痛等症状,结缔组织病可能性小,但仍需进一步排除。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WBC 5.11×109/L, Hb 132g/L,PLT 125×109/L;大小便常规未见异常;生化:AST 85U/L,ALT 40U/L,ALB 27.7g/L,GGT 204U/L,ALP 300U/L, LDH 827U/L;肿瘤相关抗原:血清铁蛋白1650ng/ml,CEA<0.5μg/L,AFP<1.70ng/ml;上腹CT平扫+增强:肝脾大,肝门淋巴结增大,脂肪肝,慢性胆囊炎;胸部CT平扫+增强:右肺少许炎症,右侧少量胸腔积液。患者入院后第3天出现发热,因胸部CT提示右肺少许炎症,故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3天后仍有反复发热,考虑原发病引起发热可能性大,遂停用抗生素。病理学检查方面,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活跃,组织细胞增多,可见1%分类不明细胞,有嗜血现象;骨髓活检:未见明确淋巴瘤累及骨髓证据;颈部淋巴结活检见淋巴结结构保存,滤泡增生,结合免疫组化,符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皮肤活检(左腹部皮肤)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皮下脂肪内小血管明显增生伴炎症,考虑皮下脂肪内血管内皮瘤样增生。上述结果均支持淋巴瘤诊断,但缺乏明确病理依据,而患者入院时血常规无明显异常,10天后复查提示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经全科病例讨论考虑T细胞淋巴瘤可行性大,应进一步行病理检查寻找诊断依据。故进一步行PET/CT示:锁骨上淋巴结、皮肤结节及腹股沟淋巴高代谢灶。再次换部位行皮肤活检(剑突下皮下结节、腹股沟皮下结节)示(图1B):两处取材均见送检为皮肤组织病变相似;皮下脂肪小叶内高内皮小血管增生,小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生小血管内填塞中等偏大异常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结果:CK(-),EMA(+ +),Vimentin(+),LCA(+),CD31(血管内皮+,余-),CD34(血管内皮+,余-),S100(-),CD20(灶少+),CD79α(灶少+),CD3(+),CD45RO(++),CD68(±),Mac387(-),MPO(散+),CD30(-),CD56(腔内+++)(图1C),CD4(±),TdT(-),CD8(-), Pax-5(散少+),BOB1(散少+),CD2(腔内+++),CD7(±),ALK 9(-),CD43(腔内+++),TIA1(腔内++),穿孔素(腔内++), CD99(腔内++)。原位杂交结果:EBER(腔内+++)。结合形态、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符合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予CHOP+VP16方案化疗1疗程,输白蛋白等支持治疗,患者热退,一般情况好转。

图1 (右侧腰背部)皮肤结节形态和组织病理。结节呈暗红色,大小约1cm×1cm,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可,部分融合,无出血、水疱、破溃、脓性分泌物,结节间皮肤正常(A)。皮肤活检病理示小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生小血管内填塞中等偏大异常淋巴样细胞(B);免疫组化示:血管腔内CD56(+++)(C)

图1 (右侧腰背部)皮肤结节形态和组织病理。结节呈暗红色,大小约1cm×1cm,质硬,无压痛,活动度可,部分融合,无出血、水疱、破溃、脓性分泌物,结节间皮肤正常(A)。皮肤活检病理示小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生小血管内填塞中等偏大异常淋巴样细胞(B);免疫组化示:血管腔内CD56(+++)(C)


最后诊断: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转归

予第1疗程化疗后热退,一般情况好转。目前该患者正在进一步化疗及随访中。

上一篇:病例 以广泛髓外浸润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 下一篇:病例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