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病例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案例诊断
转移性乳腺癌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65岁。

主诉:右乳腺癌术后9年余,发现右胸壁肿物4年余。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46岁绝经。

临床决策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2001年3月因“右乳肿块”就诊,肿块无压痛,乳头出现异常分泌物,临床考虑为乳腺癌,术前分期T2N0M0,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乳髓样癌,腋窝淋巴结转移4/9+,原发肿瘤大小4.5cm;免疫组化:ER(+),PR(-),HER-2(-);术后在外院进行辅助化疗三周期(IMF方案:异环磷酰胺2g d1~d5,mesna 400mg d1~d5,0小时、4小时、8小时,米托蒽醌10mg d1,5-FU 500mg d1~d5)。未进行术后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2006年8月2日发现右胸壁手术瘢痕附近多个4个皮下结节,每个大小0.5~1.5cm;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肿块切除病理活检,经病理科会诊后报告如下:右胸壁组织内可见癌巢,低分化腺癌,考虑乳腺癌为原发,符合浸润性导管癌,免疫组化:ER(+),PR(-),HER-2(+);原发灶病理切片会诊后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级。2周后在我院化疗4周期(表阿霉素60mg d1~d2,紫杉醇240mg d3),化疗后结束行全胸壁放疗(6MV-X外照射40Gy/20F/4W,12Mev电子线补充20Gy/10F/ 2W)后肿物完全消退。

同年12月4日放疗结束后开始口服他莫昔芬(10mg bid),服用至2008年3月对侧乳腺出现肿块,大小5.5cm,病理穿刺后报告为浸润性导管癌2级,右侧胸腔积液(积液量约1500ml),进行GX(吉西他滨1750mg d1、d8,卡培他滨2500mg d1~d14;3周为1周期)方案化疗4周期后右侧乳房肿物完全消退;右侧胸腔积液减少至500ml,胸腔积液行穿刺查胸腔积液常规为渗出液,胸腔积液CEA/CA15-3正常,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3次均未查到癌细胞。同年6月18日化疗结束后口服阿那曲唑1mg/d至2009年3月出现刺激性咳嗽伴胸闷气短,胸部CT检查左肺上叶和右肺下叶开口狭窄,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行支气管镜病理活检后病理报告为:左肺上叶和右肺下叶低分化腺癌,考虑乳腺癌转移;因病理组织取材较少未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给予NP(长春瑞滨软胶囊   40mg d1、d8,顺铂40mg d2~d4)方案化疗4周期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因出现Ⅲ度骨髓抑制而停止化疗,8月25日复查胸部CT,肿瘤明显缩小,胸腔积液明显吸收。化疗前进行胸腔积液引流,引流液为血性,查胸腔积液常规为渗出液,胸腔积液CEA/CA15-3正常,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连续检查3次均未见肿瘤细胞;因呼吸困难和胸闷气短症状明显行胸腔积液引流,共计引流出约2000ml血性胸腔积液,胸腔内给予博来霉素60mg/F,共给药3次,症状缓解,胸腔积液稳定在300ml左右。

同年8月26日开始间断口服甲地孕酮160mg/d,至2010年1月自行停药。同年10月18日进行HER-2原位荧光杂交检测(FISH)为阳性(检测标本为首次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

2010年3月10日出现刺激性咳嗽伴胸闷气短,胸部CT检查左肺内及胸膜下多个结节影,左肺门肿块,右侧胸腔大量积液。ECOG评分为2分,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心肌酶学检测正常,心功能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60%,行曲妥珠单抗联合卡铂(CBP)。(HC方案,曲妥珠单抗d1 4mg/kg d8、d15,按2mg/kg给药;第二周期开始400mg d1,CBP按AUC=6给予,每3周为1周期)化疗2周期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继续该方案化疗3周期后症状加重,同年7月27日复查胸部CT疾病进展。8月15日开始口服替吉奥(进口S-1)60mg/m2,每天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2周休息1周,2周期后症状加重停药。同年11月3日复查胸部CT发现病变进展伴左侧胸腔积液,行培美曲塞(力比泰)单药化疗(500mg/m2d1,每3周1次),11月19日因呼吸衰竭死亡。

上一篇:病例 乳腺癌综合治疗 下一篇:病例 淋巴瘤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