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8岁。
主诉:发现舌右侧肿物6月余,疼痛3月余,伸舌困难伴言语欠清2月余。
现病史:患者6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舌右侧肿物,伴有溃疡,当时未予注意,后肿物渐增大,3个多月前开始有舌部疼痛,影响说话和进食,伴有右侧耳痛,2个多月前开始有伸舌困难、发音不清、唾液增多,伴右颈肿物。1周前就诊于我院,门诊行舌右侧肿物活检,病理为“高分化鳞癌”,为进一步处理收入院。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无异常,大小便正常,近3个月体重下降约10kg。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病史,否认心脏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及外伤史。有磺胺过敏史。
个人史:有吸烟史20余年,平均10支/天,偶饮酒,无嚼槟榔、烟叶嗜好。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BP154/95mmHg。
专科检查:张口正常,伸舌受限,伸舌右偏,舌体右侧肿物约4cm×5cm,表面溃疡,质硬,界欠清,距舌尖约2.5cm,跨越中线约1.0cm,向后越过“V”形沟达舌根部,侵犯右侧咽前柱下部及右口底。右侧颈深上(Ⅱ区)淋巴结2cm×2cm,质硬,活动欠佳,无压痛。
辅助检查:2005年8月25日本院CT示:舌体右侧、舌背处见异常强化肿物影,横断面大小约4.0cm×3.0cm,向下侵犯口底,向后侵犯咽前柱,越过中线,局部齿槽骨、下颌骨骨质未见破坏征象,右上颈数个肿大淋巴结0.6cm×0.5cm~1.5cm×1.2cm(图1),影像学诊断:符合舌癌,右上颈淋巴结转移;2005年8月25日本院活检病理示:(舌右侧肿物)高分化鳞癌。

图1 CT 图像
初步诊断:①舌体右侧高分化鳞癌cT4N2M0Ⅳ期;②高血压。
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尿常规和大便常规正常;鳞癌抗原(SCCA)1.0ng/ml(参考值≤1.5ng/ml,MEIA法);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52U/ml(参考值<64U/ml);梅毒血清试验USR:梅毒确证试验(TPPA法)阳性>1∶1280,梅毒螺旋体抗体(TRUST法)阴性。胸片示:心肺未见病变。腹部超声:未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顺钟向转位,轻度心肌劳损。
教授查房后认为目前诊断(舌体右侧鳞癌cT4N2M0Ⅳ期)明确,病变局部晚期,预后可能不佳,治疗上考虑行综合治疗,建议先行诱导化疗,待化疗2~3疗程后视效果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于2005年9月2日起开始予“DDP(顺铂)+5-FU(5-氟尿嘧啶)+BLMA2(博来霉素)”方案行诱导(新辅助)化疗。化疗前患者KPS 90分,体重67kg,身高164cm,BSA 1.73m2。具体药物使用剂量及方法:DDP 30mg iv drip d1~d5;5-FU 1.0civ(持续滴注)120小时,BLMA2 15mg im d1、d3、d5。2005年9月28日开始第二疗程化疗。2005年10月26日开始行第三疗程化疗。化疗后评价:舌体右侧肿物较前缩小,约3.0cm×2.5cm,向后侵犯V形沟,过中线,距舌尖约3cm,侵犯口底,伸舌较前改善,右颈Ⅱ区肿大淋巴结约0.8cm×0.5cm,质中,活动。患者进食较前顺利,发音较前清晰。疗效评价PR,毒副作用主要为Ⅰ~Ⅱ度胃肠道反应。
诱导化疗结束后,教授建议先行半量放疗,若放疗效果好,肿瘤消退明显,可继续放疗至根治量;若放疗效果一般或不佳,可再评价是否有手术机会,若无手术机会,可予继续姑息性放疗和化疗。
2005年11月7日~12月12日予常规连续放疗,原发灶DT 50Gy/25F,区域淋巴结DT 50Gy/25F;放疗后查体示:舌体右侧肿物较前稍缩小,但仍残留,伸舌较放疗前无明显改善,双颈未扪及明显肿大的淋巴结。行MRI检查示舌体右侧软组织肿物影约4cm×3cm,与口底关系尚清。考虑放疗剂量已达50Gy,但舌体右侧肿瘤较放疗前变化不大,若继续加量放疗亦无法使肿瘤明显退缩,且副反应较大,经放疗科会诊,建议请头颈外科会诊可否手术,若不能手术,可继续行姑息性放疗。放射治疗结束疗效评价:残留。
单病种多学科(包括头颈外科、放疗科、化疗科和影像科的专家)会诊意见:患者局部晚期(Ⅳ期)舌体右侧鳞癌,已按计划行3个疗程的诱导化疗(DDP+5-FU+BLMA2)及半量放疗(50Gy),现患者伸舌较治疗前改善,舌体右侧肿瘤较治疗前缩小,但仍可扪及约3.5cm×2.0cm质韧实肿物,边界欠清,累及右舌根及口底,双侧颈部未扪及明显肿大的淋巴结。治疗上可考虑行“右舌体癌联合根治+右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术”,依术后病理结果再决定是否行放疗。
2006年1月24日在气管切开全麻下行“右舌体癌联合根治+右胸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术”,术程顺利,术中先行右颈淋巴结清扫术,不保留右侧颈内静脉及胸锁乳突肌,保留右侧副神经,接着行下唇正中切开,将舌体右侧3/5、右口底、右舌下腺、右舌根部分、右咽前柱及部分软腭连同右下颌骨矩形块一并整块切除;术中行右舌根(后界)、内侧界、外侧界、前界及基底等切缘冰冻切片检查示未见癌,根据口腔内缺损设计右侧胸大肌肌皮瓣10cm×5cm大小,将胸大肌肌皮瓣经右锁骨下转移至口腔内修复术后舌体右侧、右口底缺损,将皮瓣的边缘与舌体左侧、右舌根、右口底、右扁桃体窝、右软腭、右磨牙后和右口颊黏膜切缘对缝,修复舌体右侧、右舌根和右口底缺损。
标本解剖示舌体右侧后肿物约3.5cm×2.5cm大小,累及右口底,切面见瘢痕样物,灰白,边界欠清,质较韧实,肉眼安全边缘已够。
术后口腔内修复皮瓣血运、生长好。患者口腔功能逐渐恢复,经口进食,言语尚清楚。术后病理示:(舌体右侧、右侧口底)舌切面未见明显肿物。镜下:部分区域鳞状上皮增生及轻度不典型增生,并见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黏膜下肌层均见灶性异物巨细胞反应,未见癌残留。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术后第16天(2006年2月9日)出院。因术后病理示患者经化疗+放疗达到CR,放疗科会诊:不建议再行放疗,予观察随诊。
术后定期随诊至今已4年余,一直无瘤生存,口腔功能(咀嚼、吞咽和言语)恢复较满意,舌左侧残余部分能带动舌右侧皮瓣一起运动(图3)。

图3 皮瓣修复术后
未伸舌时(A);伸舌时(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