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雅氏病是一种罕见的主要发生在50~70岁之间的可传播的脑病。受感染的人可以有睡眠紊乱、个性改变、共济失调、失语症、视觉丧失、肌肉萎缩、肌阵挛、进行性痴呆等症状,并且会在发病的一年内死亡。该病常有染色体家族遗传倾向,并且有一个新的克雅氏病的报道,该病与牛海绵状脑病有潜在的联系。此病的病理学特征包括以小脑和大脑皮层为主的海绵样变性和朊病毒的出现。
1.流行病学
克雅氏病潜伏期1. 5~10年,甚至长达40年以上。典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痴呆、肌痉挛、小脑共济失调、运动性失语,并迅速发展为半瘫、癫痫,甚至昏迷。患者最终于一年内死于感染或中枢神经系统衰竭。海绵状脑病的病理学特征是该病重要诊断依据之一。自英国1986年确认第一例疯牛病以来,仅英国在1987—1999年间证实的疯牛病就达到17万头以上,而迄今为止有包括亚洲国家日本在内的24个国家已经发现了疯牛病。目前众多证据显示该病是由于牛吃了被TSE感染因子污染的肉骨粉饲料( MBM)引起的。而感染的牛脑、脊髓和视网膜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实验感染动物的远端回肠、背根神经节和骨髓也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尽管BSE的爆发是由于污染TSE因子的饲料所引起,但并不能完全排除潜在的其他的感染途径,如母牛到小牛的垂直传播、粪便传播等。1996年在英国和法国出现的独特的累及年轻人的新型变异型vCJD患者。vCJD无论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病程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于传统的CJD。而且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方面都高度提示vCJD的出现和BSE高度相关。值得一提的是vCJD的出现提示了动物源性的TSE因子极有可能突破种属屏障传播给人类,并且大量的资料也显示了疯牛病因子可以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在人体局部消化道的淋巴组织中增殖,并最终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截至2005年初,全球vCJD患者已经超过180人,主要分布在英国和欧洲,在亚洲的日本、沙特和中国香港地区也出现vCJD患者。最近的资料证明,vCJD可通过输血造成人群之间的传播并导致发病死亡,已经对人类的公共卫生形成了威胁。
2.病因
病原体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不含有核酸的prion蛋白,以目前还未被认识的机制进行复制,即蛋白本身就储存了生命活动必须的遗传信息。术语“蛋白感染素( prion)”可能是比较合适的名词,而被广泛的接受。人类具有4种蛋白感染素疾病( prion disease,国内曾译为朊病毒或锯蛋白,但这种蛋白质粒子缺乏核酸,称为病毒并不妥当,故现在称为朊毒体),为克雅氏病(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Gerstmann-Staussler-Scheinker综合征( GSS)、库鲁病和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动物有5种此类疾病,为绵羊和山羊的瘙痒病、传染性水貂脑病、北美长耳鹿和驼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感染家猫的猫科动物海绵样脑病、牛海绵样脑病( BSE,也称疯牛病)。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种新型的克雅氏病,变异克雅氏病( nvCJD)出现了,并认为与牛海绵样脑病有关。在进入人类脑内后可以保持静止状态长达15年,可一旦朊病毒受到刺激了,疾病便会发作,并在短短的12到18个月内导致死亡。
3.发病机理
迄今为止,医学界对克雅氏病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定论,也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专家们普遍认为,克雅氏病或变异性克雅氏病的传播方式主要为家族遗传、手术时接触受朊病毒污染的器械(朊病毒可以幸存于通常为外科器械消毒的高压灭菌器)、注射直接来源于人类脑下垂体的生长激素而感染,以及食用被污染了的牛肉或牛脊髓等。医学界目前还不能在患者活着时确诊变异型克雅氏病,主要办法是在患者死后进行活组织解剖,分析患者大脑中是否存在朊病毒。需要注意的是,朊病毒并非真正的病毒,因为其本质上是一种蛋白质,而不含有病毒所具备的核酸物质。因此有观点认为朊病毒并不是一个好的翻译,一般目前常见的翻译为普里朊或者普里昂蛋白。
4.临床表现
出现的症状包括消沉、协调问题、失忆、情绪不稳、四肢有针刺痛感觉、剧头痛、重感冒、脚疼痛、皮肤红肿和短暂失忆。
5.诊断
( 1)诊断原则
1)根据进行性痴呆、肌阵挛、锥体/锥体外系功能异常视觉障碍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脑电图、脑脊液、神经病理学以及病原学等结果,予以诊断。
2)克雅氏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眼球组织具有高度感染性,其他组织如扁桃体、脾脏、淋巴结等也具有感染性。在接触上述组织时应注意防护。
3)尚无任何资料显示克雅氏病可通过接触传染。
( 2)诊断标准
1)散发型克雅氏病:
①确诊诊断:具有典型/标准的神经病理学改变,和(或)免疫细胞化学和(或) Western印迹法确定为蛋白酶耐受性PrP,和(或)存在瘙痒病相关纤维;②临床诊断具有进行性痴呆,在病程中出现典型的脑电图改变,和(或)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以及至少具有以下4种临床表现中的两种,a.肌阵挛; b.视觉或小脑障碍; c.锥体/锥体外系功能异常; d.无动性缄默以及临床病程短于2年;③疑似诊断:具有进行性痴呆,以及至少具有以下4种临床表现中的两种,a.肌阵挛; b.视觉或小脑障碍; c.锥体/锥体外系功能异常; d.无动性缄默以及临床病程短于2年;④所有诊断应排除其他痴呆相关疾病。
2)医源型克雅氏病:
在散发型克雅氏病诊断的基础上具有:①接受由人脑提取的垂体激素治疗的患者出现进行性小脑综合征;或②确定的暴露危险,例如曾接受过硬脑膜移植、角膜移植等手术。
3)家族遗传型克雅氏病:
①家族遗传型克雅氏病包括家族型克雅氏病、吉斯特曼-施特劳斯综合征、家族型致死性失眠症;②确诊诊断或临床诊断克雅氏病患者,具有本病特异的PrP基因突变,和(或)一级亲属中具有确诊诊断或临床诊断的克雅氏病病例。
4)变异型克雅氏病:
①病史: a.进行性神经精神障碍; b.病程≥6个月; c.常规检查不提示其他疾病; d.无医源性接触史;②临床表现: a.早期精神症状(抑郁、焦虑、情感淡漠、退缩、妄想) ; b.持续性疼痛感[疼痛和(或)感觉异常]; c.共济失调; d.肌阵挛、舞蹈症、肌张力紊乱; e.痴呆;③临床检测: a.脑电图无典型的散发型克雅氏病波型(约每秒出现一次的三相周期性复合波),或未进行脑电图检测; b. MRI质子密度相出现双侧丘脑后结节部高信号;④扁桃体活检:阳性(扁桃体活检不应作为常规检查,在脑电图出现典型的散发型克雅氏病样波型后不应进行。对临床表现与克雅氏病相似,而MRI未出现双侧丘脑后结节高信号病例的诊断有意义) ;⑤诊断:确诊诊断:具有①a和克雅氏病神经病理学诊断(大脑和小脑广泛的空泡样变及“花瓣样”的PrP斑块沉积) ;临床诊断:具有①和②中的任意4项,和③或①和④c;疑似诊断:具有①和②中的任意4项,和③a。
6.防治
目前由于常规的消毒方法对致病因子(朊毒体)无效,感染后血清学无法检出,在潜伏期时组织已具有传染性,所以BSE(疯牛病)和变异型克雅氏病的防治已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美国对凡是20世纪80~90年代期间去过英国或在英国居住超过6个月的人严禁献血。对克雅氏病,既无疫苗进行有效免疫预防,也无有效药物治疗。
目前主要针对该病的可能传播途径采取措施进行预防。①医源性克雅氏病的预防:一方面要防止经献血或捐献器官而传播,另一方面要防止在外科手术特别是神经外科和眼科等手术时因污染的手术器械和用具消毒灭菌不彻底而引起医源性感染。对患者的血液等体液及手术器械等污染物必须彻底灭菌,对含病原因子的动物尸体、组织块或注射器等用品必须彻底销毁。手术器械须用1mol/L NaOH处理1h,清洗后再行高压灭菌( 134℃) 1小时;对带有PrPsc的提取液、血液等要用10%漂白粉溶液或5%次氯酸钠处理2小时以上,使其失去传染性。严禁医源性克雅氏病患者捐献组织器官;医护人员及实验室研究人员应严格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防范意识,注意自我保护。②疯牛病和变异型克雅氏病的预防:禁止用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内脏骨肉粉作为饲料添加剂喂养牛等反刍动物,以防止病原因子进入食物链。对从有疯牛病发生的国家进口的活牛(包括胚胎)及其制品,必须严格进行特殊检疫及全面追踪调查,以加强监测工作防止输入性感染。
患者,男,65岁。出现肌肉抽动、记忆力丧失、不认识家人3个月来院就诊。3个月前,患者自诉头疼头晕、乏力。病情逐渐加重,神经检查体征有复视、眼震、轮替试验指鼻试验不能,共济失调。脑电图检查显示:α波减少,出现Q波和δ波。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凝固性: 12~24小时内不凝固。头颅CT可见脑萎缩,脑池宽、脑回小。
提问1:该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诊断为?
1.抽动障碍;
2.阿尔茨海默病;
3.病毒性脑炎;
4.帕金森病;
5.克雅氏病;
6.脑出血。
提问2:该患者诊断克雅氏病的依据是?
1.连续观察脑电图出现三相波和周期性同步发放;
2.脑组织活检见典型海绵状改变;
3.进行性痴呆;
4.无动性缄默;
5.病程短于2年;
6.脑脊液14-3-s蛋白阳性;
7.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锥体束征和锥体外束征)。
提问3:临床上该病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1.阿尔茨海默病;
2.匹克病;
3.亨廷顿舞蹈病;
4.帕金森病痴呆;
5.脑血管性痴呆;
6.病毒性脑炎;
7.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提问4:对于该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为?
1.抗精神病治疗;
2.心理治疗;
3.支持对症治疗;
4.抗感染治疗;
5.饮食治疗;
6.运动疗法。
提问5:下列关于本病的预后描述正确的是?
1.预后不良,多在发病后3~12个月死亡,绝大多数2年内死亡;
2.预后不良,常因营养不良、肺炎等并发症或衰竭死亡;
3.如能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可得缓解,或在相当长时期内痴呆进展不明显;
4.合理用药可延缓病程;
5.病程持续,多由于并发感染而死亡;
6.有效缓解症状,部分患者可达临床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