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77岁。患者于40天前不慎摔倒,当时臀部着地,即感腰部疼痛,并活动受限。于当地医院就诊,行X线片检查示:T12、L2、L4椎体骨折,经保守治疗疼痛不能缓解,患者不能坐或站立,时间稍长就会疼痛难忍,必须卧床。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并收入院。既往患有支气管哮喘30余年。1年前曾因外伤致L4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后好转。查体:脊柱呈后凸畸形,腰部活动明显受限,腰背部叩痛明显,T4椎体棘突压痛明显,双下肢活动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X线片示:T12、L2、L4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退行性骨关节病等(图1)。MRI:①T12、L2压缩性骨折并局部骨髓水肿,L2可疑部分骨质囊变,T12部分椎体骨质向后突出,局部椎管狭窄,脊髓受压;②L4陈旧性压缩性骨折;③胸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序列不稳,轻度反弓;④L1/2~L3/4椎间盘膨出。

图1 胸腰椎术前正侧位X线片
【治疗原则】
该患者合并有严重骨质疏松症,低能量损伤即导致其T12椎体极度压缩骨折,导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T12后壁后突,局部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同时致L2椎体屈曲压缩骨折。另外,患者1年前即有L4椎体陈旧性压缩骨折,患者胸腰段疼痛剧烈并后凸畸形、活动受限,但无明显神经压迫症状,考虑患者多节段脊柱损伤,稳定性较差,骨质疏松严重。综合分析制订治疗方案为T12椎体后凸截骨矫形、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L4椎体行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遂于全麻下行T12椎体后凸截骨成形、T10~L3椎弓根内固定并L4椎体成形术。
麻醉成功后,患者俯卧位,腹部垫空,消毒铺单。T10~L4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棘突两侧骨膜下剥离椎旁肌,显露T10~L4两侧关节突关节和横突。T10、T11两侧椎弓根,分别拧入直径5mm、长度40mm椎弓根钉。L1~L3两侧椎弓根分别拧入直径6.5mm、长度45mm椎弓根钉,其中L2和L3拧入螺钉之前经椎弓根椎体内注射骨水泥4.5ml,起到强化固定作用。L4椎体经左侧椎弓根入路,行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5ml。椎弓根螺钉打入后透视见位置满意,然后行T12截骨。将T11/12两侧关节突关节切除,T12棘突和椎板的上半部分切除,显露脊髓硬膜囊,注意保护,经T12两侧椎弓根行椎体截骨,将T12椎体后壁上半部分切除。截骨时两侧轮流用短棒单边固定,防止脊柱不稳定造成脊髓损伤。截骨完成后,安置固定棒,利用固定棒进行后凸矫正,将棒固定于两侧椎弓根螺钉上。T11/12截骨两侧椎弓和椎板间行人工骨植骨。透视见内固定物位置满意,后凸矫正角度满意,L2~4椎体内骨水泥无渗漏。冲洗伤口,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并包扎。
术后2周开始在胸腰骶支具保护下下床行走,支具佩戴3个月。同时积极给予全身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随访结果】
术后3天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但仍有腰背部疼痛。复查X线片可见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术后2周戴支具下地行走,术后1个月疼痛基本消失。术后半年复查,可行走,无明显疼痛,X线片可见脊柱无后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