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详情-头条-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头条  >  产后塑形训练(二)
产后塑形训练(二)
浏览量:136时间:2023-12-25 16:03:14

66adfe458ce04aaa99bf4b69efb3fb29.jpg

妊娠和分娩给部分产妇带来的脂肪堆积,以及对骨骼和盆底组织的影响,加上哺乳要求,使得部分产妇的形体与孕前发生很大变化,使她们产生自卑感,影响产后女性的心理健康,因此产后塑形显得尤为重要。

 

产后尽快恢复到接近孕前水平是很多女性的需求,除了营养指导和盆底康复之外,产后科学的运动塑形也能帮助产妇减脂,增强肌肉力量,紧致肌肉皮肤,达到加快促进产妇恢复女性曲线美的形体康复作用。

全身塑形
01
熊爬动作训练要领

(1)双臂和大腿垂直于地面,核心肌群收紧,脊柱处于中立位。

(2)双膝离地一拳距离,右手左脚同时向前爬行一小步,移动距离小且贴地爬行,然后换到对侧手脚向前爬行,如此循环向前移动。

(3)全程保持核心稳定,保持背部的“桌面”不会晃动。

(4)运动量与强度:每组15~20米,每次1~5组。

02
毛毛虫动作训练要领

(1)两脚与肩同宽站立,先屈髋后弯腰,双手撑地,双腿伸直。

(2)双手向前方爬行,同时保持双腿伸直状态,始终感觉大腿后侧肌肉有牵拉感,双手爬至俯卧撑位置。

(3)保持双腿伸直,双脚走向双手,当感到牵拉时,双手向前走,完成规定的次数。注意保持膝盖伸直,腹部收紧,肩与躯干在发力。

(4)运动量与强度:每组15~20m,每次1~5组。

03
最大伸展训练要领

(1)站姿,双脚略比肩窄,核心收紧、脊柱中立位,双臂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右脚向后跨一大步并伸直,下压右侧髋部、收紧臀部。

(2)俯身,右手支撑地面,左肘抵在左脚内侧,保持牵拉姿势1~2s。

(3)左手从左腿内侧向上打开,眼睛看手指尖方向,两臂呈一条直线,保持牵拉姿势1~2s。

(4)回到弓步姿势放松,右腿蹬起回到开始站立姿态。换对侧腿,重复相同的动作,至完成规定次数。

(5)过程中始终保持后腿膝关节伸直,并注意收紧臀大肌。

(6)运动量与强度:每组6~8次,每次1~5组。

04
平板支撑摸肩训练要领

(1)双手撑在双肩正下方,呈平板支撑状。

(2)保持核心稳定,身体不要晃动,用右手摸左肩,然后还原。

(3)再用左手摸右肩,如此循环。

(4)动作速度越慢越难。

(5)运动量与强度:每组6~12次,每次1~5组。

05
臀桥抬腿训练要领

(1)仰卧于地板,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屈膝,脚跟着地、距臀部一脚掌距离。

(2)向上挺髋,肩、髋、膝、踝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3)保持臀桥姿势,屈左髋,向胸部贴近,并保持臀部的高度不要下降,然后回到臀桥姿势,换至右腿重复相同动作。

(4)运动量与强度:每组6~12次,每次2~5组。

06
半蹲划船训练要领

(1)半蹲,核心收紧、挺胸收腹、下颚微收。

(2)双手前平举握住弹力带准备。

(3)做划船动作,将弹力带拉向胸部或上腹部。

(4)双肘贴紧身体,尽可能向后拉弹力带,再慢慢放回原位。

(5)全程不要耸肩。

(6)运动量与强度:每组6~12次,每次2~5组。

07
深蹲+推起动作要领

(1)双脚与肩同宽或略宽准备,核心收紧、挺胸收腹、下颚微收。

(2)双手握住弹力带两端,脚踩弹力带中部。

(3)做深蹲至大腿平行于地面,站起同时双手向头上方推起,直至站立、双臂伸直举过头顶。

(4)运动量与强度:每组6~12次,每次2~5组。

08
半跪姿高位下拉动作要领

(1)弹力带固定在左上方,单膝跪地,内侧脚脚掌着地、外侧脚膝关节和脚尖着地,且脚与膝在一条直线上。

(2)双手握住弹力带,外侧手握在绳子的尾端,另一手在其上方50cm处。

(3)躯干保持稳定,外侧手从胸部向下、后方拉动,内侧手在胸部向前推动绳索,然后恢复到起始姿势;换边训练另一侧。

(4)运动量与强度:每组6~12次,每次2~5组。

09
单腿罗马尼亚硬拉+弹力带划船训练要领

(1)左脚单腿站立面对弹力带固定点,右手握住弹力带。

(2)全程收紧核心、保持骨盆中立位。

(3)保持耳朵和踝关节在一条直线上,向后抬起右腿,身体前倾。

(4)当觉得左腿后侧有牵拉感时,收缩左腿后侧回到起始姿势提膝并同时做右手的划船动作。完成规定次数,换边训练另一侧。

(5)运动量与强度:每组6~12次,每次2~5组。

 
 
 
声明:本材料仅供疾病认知教育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任何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END

内容来:人民卫生出版社《产后康复指南》

主      编:邹燕

ISBN:978-7-117-333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