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又称为皮肤接触,是指住院或较早出院的低体重儿在出生早期即开始与母亲进行持续性的皮肤接触,这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新生儿医疗护理方式,能够通过皮肤接触发挥降低早产儿或足月儿患病率和死亡率等重要作用,也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袋鼠式护理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Klaus首先提出健康足月儿出生后的最初1~2小时内,采取皮肤接触能够促进母婴情感联系的形成,但当时只是促使了母婴同室的实施,皮肤接触未得到任何重视。1978 年哥伦比亚儿科医生 Edgar Rey和Hector Martinez发现由于早产儿出生率较高而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等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常常需要多个患儿共用一个暖箱,因而医院感染率较高,导致早产儿死亡率高达70%,主要致死原因是感染和呼吸系统疾病,两位儿科医生鼓励早产儿母亲们采用与早产儿肌肤接触的方式,维持早产儿正常体温并便于患儿随时进行母乳喂养,结果显示不仅维持体温,还能改善早产儿的呼吸和喂养耐受性。1999年Ludington-Hoe 等人认为袋鼠式护理是根据五个概念来运作(图1)。
图1 袋鼠式护理(KMC)运作的五个概念
目前,袋鼠式护理被视为是一种新生儿护理的“体位”,也有人将袋鼠式护理视为新生儿出生后的天然栖息地,或作为一项重要的新生儿医疗干预措施,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2003 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袋鼠式护理实用指南》。WHO关于袋鼠式护理的定义:袋鼠式护理是针对低体重儿和早产儿的临床护理策略,其中包括三大要点:袋鼠式护理体位,袋鼠式护理营养和袋鼠式护理的出院管理。袋鼠式护理体位是指婴儿与母亲,也包括父亲或其他家人之间的皮肤对皮肤的直接接触。袋鼠式营养是指纯母乳喂养,可在需要时添加必要的营养,但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纯母乳喂养。出院管理是指婴儿及早出院,母亲可以继续进行皮肤接触和母乳喂养,医疗机构和社区医疗系统应当提供必需的基础支持和密切随访。
目前,已经有大量专业医疗组织、学会等都支持袋鼠式护理能够为母婴带来极大的健康益处,应当作为重要的临床干预措施加以实施,其中包括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妇产科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等(表1)。近5年来我国对“早产儿袋鼠式护理”的研究呈爆发式增长,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早产儿呼吸、循环、体温、能量代谢、睡眠及行为状态等方面,对“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评价及对产后母亲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无论研究的规模和深度仍有待提高。
表1 袋鼠式护理相关益处及其研究证据评级
注:依据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的推荐评价标准。 A.应当使用;B.建议使用;C.可以考虑应用;D.证据有限;E.无有效性证据。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早产儿母乳喂养(第2版)》
主 编:童笑梅,封志纯
ISBN:978-7-117-33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