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详情-头条-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头条  >  每个人都适用的中医养生小知识
每个人都适用的中医养生小知识
浏览量:162时间:2023-09-19 09:06:44

1.每天服用7个小黑豆,吞服。这是道家的方法。黑豆用小的,破开黑皮里边是绿的。生吞。个人体会吃了的确长精力。

2.人到四十(40岁)天过午,养生是必须的。内经说人过四十肾气自半,用西医指标表示的确如此。中药进补最好,按摩也有效。下图为肾虚保健用穴,怕衰老的朋友按起来吧。男女通用,81下重阳数。

3.面部变黑很多是肾虚的体现,艾灸肚脐有效果。高血压病人不可灸此处,孕妇也不可灸。艾灸时小心不要烫到自己。

4.俗语:冬至养生,夏至治病。一个安内,一个攘外。夏至人阳气到极限则一阴生,就是俗话说的寒。热极而寒生,寒生百病重。所以夏至宜扶阳驱寒,将寒气消除在萌芽期是个取巧的方法。民俗服食羊肉、生姜、狗肉、馄饨这些热性食品就是这个驱寒于初生,扶阳于将败的思路。今天艾灸气海、关元很有好处,还有最简单的法子,就是顺时针揉肚脐21下,扶阳驱寒是极好的。

5.三伏吃羊肉养生是对的。暖的是下焦。女孩例假吃寒凉的容易痛经,反过来借暑天吃羊肉暖身是很偷巧的补法。男性吃羊肉可以补阳气。艾灸祛寒正当其时。

6.预防癌症可以考虑经常食用薏米。日本人曾经以它为基础设计了一个抗胃癌的药方,这个药方在60年代还被中国引进,也用来治疗消化道癌。个人觉得薏米治疗癌症功效不会很明显,如果家族里有癌症病人,经常服用薏米保健预防却是不错的。我个人也经常用红豆、山药组方。孕妇不要用薏米。薏米炒制去寒性。炒的时候稍加醋做引经用。五谷杂粮养人。

7.泡脚的好处:脚底皮肤厚硬干燥,是肾精不足的表现,小孩子从来不会这样。中医说足是人的精气总集点,所以人老脚先老,每晚坚持温水泡脚,春天洗脚,生阳固脱;夏天洗脚,除湿祛暑;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每日睡前用一只脚跟搓另一个脚心至发热。

8.抗衰老最好的是艾灸足三里穴。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岁,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据记载这种方法是唐代我国著名文化使者鉴真大师东渡后,传给日本人的。

9.立秋防秋燥伤肺。养肺除了直接补肺,有隔一隔二养法。冰糖炖梨是最简单的法子,秋梨膏就是从这里来的。小孩子易咳嗽,用补土生金法,蒸山药宜多服之。咳嗽带喘,俗称的老慢支,宜服用核桃、芝麻类食品补肾益肺。

10.寒露节气,实际上意思是寒了不露身,水管暴露在冬天往往会被冻裂,大家都能看到寒对管道的伤害。寒对我们血管伤害也同样大,所以呢,要注意保暖,不要露脚,不要露肚脐,不要露背。这三个是寒入身体的主要渠道,寒主要是伤害心脑血管,心脑血管的病人更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

11.为了能实现大家过百岁无疾而终的要求,我们从年轻就开始养生知识的学习。第一条,健康在于饮食,长寿在于睡眠。这是根本。会吃才健康,会睡才长寿。吃属脾胃,睡属心肝肾,吃好睡好,说明五脏健康。不好好吃饭睡觉,早晚会得病。第二条,养生就是在养成习惯中作用,知道水滴石穿吗?天天每天做的才是养生,吃药打针那个叫纠偏。要对自己生活习惯充分改造,才能谈其他。还有就是心态。不是看到别人有癌症才害怕就养生,要向往百岁健康生活去养生。记得学自行车时候看到前面石块,越躲越撞上去吗,怕啥来啥。要把自己心态转型到最好的长寿心态,从哪里来就最后回那处。

12.中医的启蒙要早。养生要从儿童抓起。汽车坏了修和用正确方法使用汽车是两回事。拉屎撒尿要咬紧牙关,才不会早早老来掉牙。儿童细嚼慢咽才会养脾胃,不会食积发热扁桃体发炎。要有涵养,才不会七情失节伤元气。不要贪食冷的东西,阳气才不会受伤,痛经不会发生。养成正确习惯要从儿童开始。起坐都是学问。

13.和小孩子待了很长时间,发现几乎所有问题都与身体有关。比如爱发脾气往往是心经堵滞;赖床往往肾经虚损;不吃饭脾经堵滞;不讲道理往往预示睡眠不足。为人父母如果不懂一些中医知识就有很大的教育盲区,引起无端烦恼。

14.心脏有问题时,左边手臂会酸、麻、痛。肝脏有问题时,小腿晚上睡觉时容易抽筋。肾脏出现问题时,声音就会出不来,就会沙哑。脾胃出现问题时,就会偏头痛。任何经常熬夜试图更改生物钟的行为,都将给身体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

15.霜降。身体阳气收藏到肚脐以下。下半身也增温,到了秋冬就是身体收藏进补的好时期。古人认为进补阳不离韭,阴不离藕,秋冬比较适合服用藕滋阴,来年才会有好身体。艾灸关元帮助身体潜降阳气也是最佳时期。俗语:一年补透透,不如霜降灸(关元)。

16.吃补五脏,睡通经络。黑豆入肾养发滋阴去火,黄豆补脾,补土生金止咳。红豆入心补心利水,绿豆入肝清肝下火降压,白扁豆入肺养皮肤。薏米去湿治疣,茯苓养心治脂溢性脱发。身边所有食物都是药物,现代生活健康管理莫过于此。这就是病人问医生该吃什么的真意。中国文化在我们本能骨子里,无法忘却。

PART 4
END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小病小痛小妙招:完全版》

主      编:张宝旬,张欣

ISBN:978-7-117-24856-3


声明:本材料仅供疾病认知教育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推荐任何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图片

医疗/创造/大数据
分享互联网医疗
CONTACT US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