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主要病理改变在于椎间盘退变。临床检查由于分型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一)颈椎病分型
1.颈型颈椎病 多见于青壮年,低头工作或学习后出现,以颈部的酸、胀、不适为主,查体可见颈部呈伸直位,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棘突或棘突间有压痛,影像学检查示颈椎曲度的改变。
2.神经根型颈椎病 是由于颈神经根受到刺激和压迫引起。表现为明显的颈部疼痛,椎旁肌肉压痛,棘突或棘突间叩击痛。神经根性症状表现为与受累节段脊神经分布一致的疼痛,根性肌力减弱,腱反射改变,早期活跃,中后期减退或消失,神经根牵拉试验和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提示颈椎曲度改变,颈椎不稳和骨刺的形成,MRI可显示出脊髓和神经根受累的部位和程度。
3.脊髓型颈椎病 是由于脊髓受到压迫或刺激出现脊髓功能障碍,表现为感觉、运动、反射和排便功能障碍,锥体束体征和肢体麻木,反射障碍。生理反射异常,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排便功能障碍,屈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示椎管矢径小于正常,椎管与椎体的矢状径之比<0.75,椎体呈梯形变,骨质增生,硬膜受压和脊髓信号的改变。
4.椎动脉型颈椎病 表现为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和自主神经症状,进一步的检查包括MRI和血管造影术。
颈椎病的检查
(二)颈椎病检查
1.颈椎病检查 ①Hoffmann试验,检查者一手持患者腕关节,一手中指和示指夹持患者中指并稍上提使腕关节处于轻度过伸位,然后以拇指迅速弹拨患者中指指甲,由于中指指深屈肌腱受到牵拉而引起其余四指的轻微掌屈反应,则为Hoffmann征阳性(图1A)。
②动态Hoffmann试验,在患者伸屈颈部时Hoffmann试验检查(图1B)。
2.颈椎病检查 ①Lhermitte试验,被动屈曲患者头部,使下颌抵胸,如果患者诉颈椎以下疼痛或感觉异常则试验结果为阳性(图2A);②桡骨骨膜反射(图2B);③踝阵挛(图2C);④颈椎病手,手指伸屈不灵活,活动次数减少,正常人10秒可做20次(图2D)。
3.Spurling试验 患者取坐位,检查者手放在患者头顶,固定头并下压,或将患者的手向后位移,如果患者主诉肢体放射痛加重为阳性(图3)。
图1 Hoffman试验
A.Hoffman试验;B.动态Hoffman试验
图2 颈椎病检查
A.Lhermitte试验;B.桡骨膜反射;C.踝反射;D.颈椎病手
图3 颈椎病Spurling试验
4.牵拉试验 患者坐位,手放在患者的颌下,另一手放在头后,稍抬患者的头以牵引颈椎,如果患者主诉根性病痛减轻或消失为阳性,其机制是通过增大神经孔减轻患者压迫症状(图4)。
5.颈椎病X线片检查
(1)要注意颈椎前屈角度,正常是均匀的前屈,前屈减少可能是位置错误,也可能是肌肉保护性挛缩所致或是半脱位(图5)。
(2)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观察上下椎体之间的关系,椎体前、后缘连线,正常情况下是一光滑连续的弧线,如不连续,提示颈椎有半脱位或脱位(图6)。
(3)颈椎X线检查:观察椎间隙和相邻椎体边缘,了解有无椎间隙狭窄及椎体前、后缘的突起,椎体融合是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的表现(图7)。
图4 颈椎病牵拉试验
图5 颈椎病X线片检查
A.正常颈椎前屈;B.颈椎生理前屈弧度消失;C.颈椎半脱位
图6 颈椎侧位X线检查
图7 颈椎X线片检查
A.椎间隙减小;B.椎体前缘骨质增生;C.椎体后缘骨质增生;D.颈椎融合,椎间隙消失
图8 颈椎X线片检查
A.椎体前下缘骨折;B.棘突骨折;C.C5椎管矢状径;D.C5椎体矢状径
(4)颈椎X线片检查:椎体前方骨赘骨折提示过伸性损伤,棘突骨折提示屈曲性损伤,脊髓空洞症引起椎体破坏,椎管扩大,C5椎管矢状径不能超过椎体的矢状径(图8)。
(5)枢椎齿状突上段:在类风湿关节炎时,可见齿状突向上移位。于寰椎后结节(S)和前弓(A)划一直线,该线与C2齿状突起始点(P)的垂直距离<11.5mm为异常(图9)。
(6)颈椎椎前间隙观察:观察椎体前方食管阴影,移位扩大提示结核脓肿、血肿和肿瘤(图10)。
(7)颈椎动力位X线片检查:在过伸、过屈位摄颈椎侧位X线片观察颈椎的稳定性(图11)。
(8)颈椎前后位检查:观察椎体的形状和外形,肿瘤和骨折引起的椎体楔形变(图12A)及颈肋(图12B)。
(9)寰枢椎张口位:张口的位像可示:①环枕关节(图13A);②寰枢关节(图13B);③寰椎侧块(图13C);④齿状突(图13D);⑤齿状突基底部骨折(图13E)。要观察齿状突的外形和寰椎两侧的距离是否一致,还要注意先天性齿状病变。
(10)颈椎椎管矢状径检查:怀疑脊髓型颈椎病,可测定PAVLOV值,检查椎管矢状径(A)和椎体矢状径(B)的比例,正常A/B≥1,若<0.8提示发育性椎管狭窄,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腰椎(图14)。
(11)颈脊髓矢状径检查:怀疑颈椎病行MRI和(或)CT横断面检查,计算脊髓横径(B)和矢状径(A),若A/B<0.4,提示严重的脊髓受压(图15)。
图9 枢椎齿状突上段的测量
图10 颈椎椎前间隙检查
A.正常椎前阴影;B.椎前阴影增宽并有骨质破坏
图11 颈椎动力位X线片检查提示C5-6不稳
图12 颈椎前后位
图13 寰枢椎张口位
图14 颈椎椎管矢状径检查
图15 颈脊髓矢状径检查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检查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由于通过前中斜角肌的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静脉受到压迫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检查可发现:①臂丛神经受压的表现:患侧肩及上肢疼痛、无力、前臂和手的感觉异常、肌肉瘫痪及萎缩,锁骨上区有压痛,并向前臂放射;②血管受压体征:患侧上肢上举时感觉肢体发冷、颜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Adson征、Wright征和Roos征阳性;③电生理检查异常;④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畸形和异常。
1.胸廓出口综合征 由于前中斜角肌间隙狭窄引起锁骨下动脉和臂丛下干受压,表现为:手指缺血改变,湿冷,苍白,萎缩(图16)。双手病变往往提示雷诺病。
2.牵拉试验 牵引患者上肢,桡动脉波动发生变化,该试验阳性提示(图17)。但要除外血管闭塞性疾患、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间隙狭窄。
3.Adson试验 患者坐位,伸肘、肩外展90°,检查者一手触及患者桡动脉,嘱患者将头转向被检查侧,然后头向后伸、同时深吸气屏住呼吸。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为阳性(图18);患者呼出气以后,视前方,下垂手指再次触及桡动脉脉搏,前后对比观察桡动脉搏动变化情况(图19)。
图16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检查
图17 牵拉试验
图18 Adson试验(一)
图19 Adson试验(二)
4.Wright试验 患者坐位,检查者站在受检侧,一只手触及桡动脉。让患者的头转向对侧,同时以旋转方式抬起下颌,再转向受检侧。让患者深吸气并屏住呼吸。如果症状加重,或不能触及桡动脉搏动为阳性(图20)。
图20 Wright试验
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常见于青少年。详细的体格检查是制订正确治疗方案的首要步骤,具体检查包括:①视诊,观察双肩和胸廓是否对称,两侧髂嵴是否在同一平面,双下肢是否等长;侧面观察颈、胸、腰椎生理曲度是否正常,常见的曲度改变有胸椎后凸增大、腰椎前凸增大和前凸消失以及骨盆的前倾程度改变;背面观察皮肤有无异常及腰椎前屈,观察背部是否对称,同时要观察行走步态。②分别检查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并记录疼痛出现时脊柱的屈曲度数和屈曲姿势。③依次触压棘突、棘间韧带、腰骶关节、横突、椎旁肌、骶髂关节并记录压痛部位。④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运动、感觉、反射异常。⑤特殊检查有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克尼格征、压颈试验、骨盆挤压和分离试验等。⑥呼吸差检查,在乳头平面一下、剑突上方测量极度吸气与呼气后的胸廓周径变化,正常人不少于5cm。
1.脊柱侧凸的观察 观察脊柱侧弯:①椎体旋转(图21A);②椎间隙扩大(图21B);③肋骨扭曲(图21C)。
2.脊柱侧凸的测定 测定脊柱侧凸角度,可动态监测侧弯进展程度。Cobb法是常用的方法:原发性侧弯上端椎上缘线和下端椎下缘线,分别做垂线,测量两垂线的夹角即Cobb角,为侧凸的角度。同样方法测定椎体后凸的角度(图22)。
3.Capasso法测定脊柱侧凸的角度 上端椎与下端椎连线,和上端椎与顶椎的连线夹角为a,脊柱侧弯的度数S=4a(图23)。
图21 脊柱侧凸的观察
图22 Cobb法测定脊柱侧凸的角度
图23 Capasso法测定脊柱侧凸角度
4.Risser征 观察髂嵴骨骺发育情况(图24)。
5.婴幼儿脊柱侧凸的监测 观察婴幼儿侧凸顶椎两肋角的角度,>20°提示可能有进展(图25)。
图24 Risser征
图25 婴幼儿脊柱侧凸进展的监测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组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损造成髓核脱出,突向椎体后方和侧后方,压迫脊神经根和脊髓产生的综合征。临床查体:①脊柱侧凸,活动受限;②腰肌痉挛,棘突间、椎旁压痛与放射痛;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包括运动、感觉和反射的改变;④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⑤股神经牵拉试验;⑥屈髋伸膝试验;⑦颈静脉压迫试验;⑧影像学检查有X线片、CT和MRI;⑨肌电图检查。
1.腰椎间盘突出与髋部疾病鉴别 怀疑腰椎间盘突出时应常规检查髋关节,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和髋关节疾患容易混淆。①髋屈曲90°时内外旋髋关节出现疼痛提示为骨关节炎;②屈髋屈膝出现疼痛提示骨关节炎(图26)。
2.直腿抬高试验 从水平位逐渐抬高患肢,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并确认是腰腿痛而不是腘绳肌紧张,麻木和放射性疼痛提示神经根受侵犯(图27);直腿抬高超过60°出现疼痛,腰痛提示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腿痛提示外侧突出,同时注意腿痛要超过膝关节平面(图28)。
图26 屈髋屈膝试验
图27 直腿抬高试验检查法
图28 直腿抬高试验
3.直腿抬高试验的加强试验 直腿抬高试验后,放低患肢,使疼痛消失(图29A);然后背伸足背,若出现病痛和麻木,提示加强试验阳性(图29B);在同一抬腿高度,屈曲膝关节(图29C);用拇指深压神经引发疼痛和麻木,提示神经根受压(图29D)。
4.Aird试验 患者坐立于床边,双小腿下垂,分别抬高小腿,观察出现疼痛和麻木时小腿高度和膝关节屈曲角度,试验结果同直腿抬高试验(图30)。
5.腰椎扭转试验 怀疑有椎间盘突出时双手下垂旋转脊柱,观察脊柱旋转是否引发疼痛(图31)。
6.反Lasegue试验 怀疑有椎间盘突出时,患者俯卧,被动屈曲膝关节(股神经受到牵拉)时出现疼痛,提示可能存在高位腰椎间盘病变(图32);屈膝并过伸髋关节疼痛加重,提示高位腰椎间盘病变(图33)。
7.腱反射检查 怀疑有腰椎间盘突出时应进一步检查神经功能,踝反射减弱或膝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L4或S1神经根受累(图34)。
图29 直腿抬高试验的加强试验
图30 Aird试验
图31 腰椎扭转试验
图32 股神经牵拉试验
图33 髋关节过伸试验
图34 腱反射检查
A.踝反射;B.膝反射
8.抗阻力试验 抗阻力试验包括:①趾肌力检查:嘱患者背屈踝关节,检查者用力阻抗双侧趾屈或跖屈检查双足背伸肌或跖屈肌肌力,若背伸肌力减弱或无力则提示L5神经根受累,跖屈肌力减弱或无力提示S1-2神经受累及(图35);②双足肌力检查:检查者双手环绕患者足并嘱患者分别背伸、跖屈、内翻、外翻踝关节以检查踝关节各方向运动肌力(图36),同时要检查股四头肌。
9.足部感觉检查 怀疑有腰椎间盘突出时应检查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变化。感觉减退提示S1神经根受累,而袖套样麻木则提示糖尿病性神经功能障碍和周围血管疾病(图37)。
图35 趾屈、伸肌力检查
图36 椎间盘突出双足外翻肌力检查
图37 足部感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