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的骨科案例:漏诊后截肢
【案情摘要】
某男性,28岁。某年12月16日骑车摔伤左下肢等处,伤后入住某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于次年1月13日行左小腿截肢术。现人民法院提供有关资料并委托进行医疗损害过错鉴定。
【病情摘要】
某大学附属医院医院病历:患者因外伤致左髋部肿痛、畸形、活动受限伴左中指疼痛、流血6小时于某年12月16日入院。在当地医院X线片示:左髋臼骨折并脱位,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髋臼骨折、左髋关节后上脱位收入院。查体:左髋部及大腿部肿胀,左髋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左膝关节稍有肿胀,左踝足部麻木感,足背动脉搏动可;左手中指末段疼痛、流血,指骨外露,创面污染,甲床脱落。入院诊断:①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并后上脱位;②左手中指末段碾压伤;③坐骨神经损伤;④多处软组织损伤。某年12月23日补充诊断:左腘动脉挫裂并血栓形成;左膝关节关节囊破裂并后交叉韧带断裂。
某年12月16日某大学附属医院X线检查报告示:左髋关节全脱位;左髋臼骨折。12月17日影像学检查报告示:①左髋关节后上脱位;②左髋臼粉碎性骨折;③左股骨头未见明显骨折。12月21日病历记录记载:手术名称:左髋臼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2月21日彩超检查报告示:左侧腘动脉以下动脉异常声像。提示:动脉栓塞。左侧下肢腘静脉受压声像,左侧下肢软组织肿胀。12月22日影像学检查报告示:左髋臼骨折并脱位术后复查,显示:左髋臼多处骨折,骨折线尚清晰,各断端对位对线可,钢钉、接骨板内固定影未见明显松动脱落,股骨头在髋臼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某年12月22日行左腘窝动脉探查修复术。次年1月13日行左小腿截肢术。术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
【鉴定情况】
1.法医临床检验
被鉴定人拄拐杖入检查室,神清,查体合作。左小腿膝关节下方11cm处以远缺失,残端可见一长17cm手术皮肤瘢痕,其中可见一处表皮破溃未愈合,腘窝处可见一长16cm手术皮肤瘢痕,左髋关节有一长20cm手术皮肤瘢痕,左髋关节活动尚可,左膝关节不能伸直,屈曲尚可。
2.分析讨论
被鉴定人因外伤致左髋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伴左中指疼痛,流血6小时于某年12月16日入院某大学附属医院 (简称医方)。入院诊断: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并后脱位,左手中指末端碾压伤,坐骨神经损伤,多处软组织损伤,即予左股骨髁上骨牵引牵引复位。次年12月21日行左髋臼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第2天发现左腘窝、左小腿下方片状淤紫,足背动脉微弱腘动脉搏动可,趾端冰凉,血运差,踝关节以下感觉丧失。急查左下肢动静脉彩超示:腘动脉以下动脉异常声像,腘静脉受压声像,提示动脉栓塞?即于某年12月22日行左腘窝动脉探查修复术。术中诊断:左腘动脉挫裂伤并血栓形成,左膝关节囊破裂,左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术后因左足坏死而于次年1月13日行左小腿截肢术。
据病历记录手术记录和疾病的发展过程,没有依据证明被鉴定人左腘窝动脉损伤是医源性损伤,应考虑为外伤所致。
有血管修复术的创伤科 (包括骨科)医师可自行处理本专业所遇到的血管损伤进行修复,不需请血管外科会诊或请血管外科医师进行血管损伤修复,医方手术医师是否有血管修复技术,不在本次鉴定范围之内。
被鉴定人入院时有左膝关节肿胀,X线检查未见左膝关节骨折征象,因未有明显下肢末端血运改变及小腿肿胀情况,一般难考虑到排除血管损伤,但医方要谨慎注意左膝关节肿胀的情况,可行CTA或MRI检查。被鉴定人术中诊断左膝关节囊破裂、后交叉韧带断裂及腘窝动脉损伤是可以术前诊断的。
医方对被鉴定人腘动脉损伤虽没有尽早发现,但被鉴定人伤后一段时间其下肢血运可,无明显血管损伤征象,在被鉴定人有明确血管损伤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医方的检查及治疗是及时得当的,与被鉴定人的截肢后果无直接关系,但医方对血管损伤的诊断重视不够。
患方提供的某年11月22日手术记录无手术者签名,以及麻醉记录书上的手术者未写有主刀医师名字,应考虑为病历书写欠规范,但与被鉴定人的后果无因果关系。
3.鉴定意见
某大学附属医院在对某男的诊疗期间,医方未能尽早发现左腘动脉损伤、左膝关节囊破裂,后交叉韧带断裂及病历书写欠规范,存在过错,与被鉴定人的截肢后果有一定因果关系,建议参与度为轻微责任程度。
评析
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为血管或神经、肌腱损伤。特别是严重的复合性损伤,医务人员应认真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性检查或请专科医生会诊,明确骨折是否合并周围神经血管损伤、周围脏器损伤,从而避免误诊导致患者的损害加重。亦可避免患者认为新发现的损伤为医疗行为导致而引起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