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的儿科案例:隐睾治疗不当
【案情摘要】
某男性,2岁。某年10月6日在某市人民医院诊断为隐睾,建议手术治疗。次年4月1日行双侧隐睾下降固定术+双侧斜疝高位结扎术,后出现睾丸下降不全及萎缩。现法院委托对某市人民医院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该诊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损害参与度进行鉴定。
【病情摘要】
1.某年10月6日某市人民医院门诊病历:
主诉:阴囊内未扪及睾丸1年4月。现病史:阴囊无睾丸,在夏季活动时阴囊内有时可见睾丸,但大部分时间阴囊空虚。既往有双侧扁平外翻足,无药物过敏史。建议2岁内手术治疗。诊断:双侧隐睾。
2.次年3月18日某市妇幼保健院超声检查报告单:
双侧阴囊内未见明显睾丸回声;左右侧腹股沟上段见实性稍低回声,大小分别约18mm×7.5mm× 8mm、15mm×8mm×9.3mm,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紧贴双侧睾丸下方见液暗区分别约20mm×7mm、13mm×5.5mm。
3.某市人民医院出院记录:
入院日期:次年3月29日。出院日期:次年4月9日。患者因双侧阴囊空虚入院。查体:包皮过长,包皮口小,不能外翻,双侧阴囊发育差,未扪及双侧睾丸,于腹股沟双侧均可扪及类圆形包块。次年4月1日双侧隐睾下降固定术。手术记录:取右侧腹股沟斜切口,切开皮下脂肪组织,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股沟管,游离出睾丸及精索,见睾丸位于内环口处,内环口处疝口增大,充分松解精索,并横断睾丸鞘膜,于内环口处高位结扎后,于阴囊右侧做一小切口,分离阴囊皮肤与内膜,将睾丸无张力无扭曲置入阴囊内膜下,缝合固定。同法行左侧手术。出院诊断:双侧隐睾,包茎,上感呼吸道感染,右侧扁桃体炎。出院医嘱:①注意休息,②保持纱布干燥,③不适随诊。
次年6月16日某市人民医院彩超报告单:左侧阴囊内似见一大小16mm ×10mm×8m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有包膜,回声分布均匀。结节内检出条状血流信号。右侧睾丸位于右侧阴囊根部,大小14mm×8mm×7mm,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以中等回声为主,可见细小强回声团,未见明显肿块声像。右侧附睾未见明显异常,右侧睾丸血流分布正常。
4.次年6月20日某省儿童医院超声检查诊断报告:
双侧睾丸位置正常,左侧睾丸大小约10mm×6mm×6mm;右侧睾丸大小约14mm×7mm×7mm。双侧睾丸边缘规则,右侧睾丸内可见较多强回声光点,左侧睾丸轮廓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内亦可见强回声小光点,双侧睾丸内未见占位性病变。双侧腹股沟内未见明显包块及病理液暗区。
次年8月20日某省儿童医院超声检查诊断报告:右侧睾丸位置正常,右侧睾丸大小约12mm×2mm×2mm,右侧睾丸边缘规则,内可见较多个强回声光点。左侧阴囊内可见大小约18mm×5mm×5mm实性低回声结节,内可见细小强回声光点。双侧腹股沟内未见明显包块及病理液暗区。
次年9月30日某省儿童医院超声检查报告单:双侧睾丸位置正常,左侧睾丸大小约10mm×5mm×5mm;右侧睾丸大小约11mm×6mm×6mm。双侧睾丸边缘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见细小强回声光点,未见占位性病变。双侧腹股沟内未见明显包块及病理液暗区。
某儿童医院出院诊断证明书:入院日期:后年3月30日。出院日期:4月4日。入院诊断:双侧隐睾下降固定术后复发。出院诊断:双侧隐睾下降固定术后复发,左睾丸发育不全。入院时情况:主诉:双侧隐睾下降固定术后复发10个月余。外科情况:双侧腹股沟区可见手术瘢痕分别右侧约3cm及左侧约2.8cm,双侧阴囊空虚,发育欠佳,未触及睾丸;右侧腹股沟区外环口处可及睾丸样组织,大小约1.0cm×0.7cm×0.6cm,左侧腹股沟区中部可及类似睾丸样组织,大小约0.2cm×0.1cm×0.2cm,考虑有左侧隐睾萎缩。诊疗经过: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无异常,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镜右侧睾丸下降固定术。麻醉后查体:右侧睾丸位于外环口外,左侧睾丸萎缩,位于左侧阴囊内中部呈片状,约0.4cm,质软。切开右侧精索两侧后腹膜,游离松解精索,切开右侧输精管两侧的后腹膜,游离松解输精管,创面少许渗血,用可立邦止血,经右侧下腹原手术切口切开,见右侧睾丸位于外环口下方,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游离松解精索后使右侧睾丸可以无张力下降到阴囊底;于右侧阴囊处做横切口,右侧睾丸及附睾直径约1.0cm与周围组织粘连重,不易分离;将右睾丸无张力置于阴囊底皮下,缝合固定。术后给予输液抗感染治疗,对症退热治疗。术后3天,恢复好,无不适,请示上级医师给予出院。出院情况:查体:右侧阴囊稍肿胀,双侧睾丸位于阴囊内,发育可。出院医嘱:院外避免感染,近1个月避免剧烈运动,两周内避免洗浴。不适随诊。
后年4月5日某省儿童医院超声检查诊断报告单:左侧睾丸位置正常,轮廓欠清晰,大小约12mm×4mm×4mm,左侧睾丸内部回声欠均匀,见点状稍强回声,未见占位性病变。右侧阴囊内见大小约12mm×6mm×6mm混合回声结节,回声欠均匀,见点状稍强回声。右侧阴囊壁软组织增厚约6mm,未见明显液暗区。左侧腹股沟未见明显包块声像及病理液暗区。右侧腹股沟管增宽,宽约22mm,回声欠均匀,未见明显液暗区,见散在低回声结节,较大的约6mm×3mm×4mm。CDFI:双侧睾丸内见点状血彩分布。双侧腹股沟未见明显异常血彩分布。
后年5月9日某省儿童医院超声诊断报告单:右侧睾丸位置正常,轮廓欠清晰,大小约13mm×5mm×6mm,内部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见密集点状强回声。左侧阴囊内未见明显异常睾丸回声,见稍强回声团,大小约6mm ×3.9mm,回声分布不均匀。双侧腹股沟未见明显肠管声像及病理液暗区。CDFI:右侧睾丸内见点状血彩分布。左侧阴囊内稍强回声团见稀少点状血彩。
5.后年8月17日某三级甲等医院彩超检查报告单示:
双侧睾丸微石症,左侧睾丸萎缩。检验报告单示:睾酮T 2.5ng/dl。
【鉴定情况】
1.法医临床检验
被鉴定人步行进入检查室。双侧腹股沟区各见一处长4cm斜形手术瘢痕。双侧睾丸萎缩,左侧睾丸较对侧小。
2.分析讨论
隐睾也称睾丸下降不全,指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从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底部,是小儿常见男性生殖系统畸形。其病因复杂,睾丸下降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隐睾的发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分泌障碍是引起小儿隐睾的主要原因。性激素治疗隐睾特别是其早期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其理论是隐睾可能是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激素刺激不足所致,通过补充HCG以促进睾丸下降。双侧隐睾可先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无效,应改为手术治疗。
送检病历中未见某市人民医院告知激素保守治疗的方案,仅告知择期手术治疗,使被鉴定人丧失了激素保守治疗的机会存在过错。该过错与被鉴定人目前睾丸下降不全及睾丸萎缩存在一定因果关系,参与度为轻微责任程度。
某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过程符合医疗常规,手术时机选择及手术方式正确,但手术记录未描述睾丸发育情况及下降情况存在过错,该过错与被鉴定人目前睾丸下降不全及睾丸萎缩无因果关系。术中的疝囊高位结扎是本术式常见且必要的操作。手术前后激素治疗不是必需的。
3.鉴定意见
现有送检病历资料,未见某市人民医院有告知激素保守治疗的方案,使被鉴定人丧失了激素保守治疗的机会存在过错,该过错与被鉴定人目前睾丸下降不全及睾丸萎缩存在一定因果关系,参与度为轻微责任程度。
某市人民医院的手术记录未描述睾丸发育、下降情况存在过错,该过错与被鉴定人目前睾丸下降不全及睾丸萎缩无因果关系。
评析
隐睾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的常见的先天畸形,若隐睾未能下降则可能发生萎缩、坏死,萎缩的睾丸应手术切除,否则后期发生睾丸恶性肿瘤机会升高。本案中医方对隐睾的治疗方法未能完全告知患者,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但患儿已2岁,医方采取手术治疗未违反医疗原则。患儿左侧隐睾萎缩属于术后隐睾复发,目前复发的原因有精索过短、护理不当、医源性、并发疝等。本案中医方术后多次复查左侧睾丸均位置正常,因此可排除医源性因素所致。故认为,医方责任为轻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