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损害的妇产科案例:分娩后发生阴道直肠瘘
【案情摘要】
某女性,36岁。某年11月27日入住某县妇幼保健院分娩,发生会阴Ⅳ度裂伤予以缝合。术后出现阴道直肠瘘,先后多次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现法院提供有关资料要求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病情摘要】
1.某县妇幼保健院入院记录:
入院时间:某年11月27日,停经9+月,规律腹痛3+小时入院。平素月经规律,预产期某年11月22日。停经40天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孕3+月后自然消失,孕4月自觉胎动渐活跃至今,腹部渐膨隆。孕期定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于某年11月27日出现规律下腹痛,30″'/5'~6',遂于某年11月27日步行入院。产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98cm,胎儿估重3700g,胎先露头入盆,胎心140次/分,宫缩30″/3'~4',未破膜,胎方位ROA。阴道检查:宫口2cm,位置中,质地软,容受100%,先露H-2S,髂前上棘间径23cm,髂嵴间径25cm,骶耻外径间径19cm,坐骨结节间径9cm。入院诊断:G1P0宫内妊娠40+5周,ROA单活胎临产。
病程记录:某年11月28日13:30,消毒阴查:宫口开全,先露S+3,13: 30上产床,消毒会阴铺巾下行会阴侧切术,14:23助娩,活男婴,新生儿外观正常,清理呼吸道,哭声响亮,阿氏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新生儿体重:3900g。胎盘、胎膜完整剥离,查会阴部见肛门完全撕裂及直肠撕裂约1cm,用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直肠及肛门,再缝合肛门括约肌及肌层,清理切口,丝线缝合皮肤5针,子宫复位好,产后出血约100ml,查直肠及肛门无腔隙,产后给予抗炎等对症治疗。某年12月3日早查房,产后第5天,产妇自诉无腹胀、腹痛。查体:三测正常,心肺异常。自己可控制解大便,腹平软,双乳充盈、泌乳通畅,会阴伤口无红肿,渗血。给予会阴伤口拆线,拆线后会阴伤口及直肠、肛门处均裂开。立即请示上级医师在麻醉下行第二次清创缝合,术后给予抗炎等治疗。某年12月6日患者诉会阴伤口处疼痛、大便稀,可自己控制,查见会阴部伤口再次裂开,会阴伤口处见大便渗出,立即请业务院长会诊。见病情后指示需再经行会阴伤口清创缝合。于10:00在麻醉下清洗伤口,用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清理伤口后再次缝合,查肛门及直肠处均无漏口,术毕,会阴伤口处置引流条,术后经予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某年12月14日19:00患者自诉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感里急后重,大便呈墨绿色,自己不受控制,可见粪便从阴道溢出,消毒后行扩阴器肛查检查阴道伤口处见肛门上方4cm处直肠与阴道之间有一长约1cm大小的瘘口,见粪便从瘘口处溢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清洗,瘘口处用羊肠线缝合2针,术后抗感染治疗。出院诊断:①G1P1宫内妊娠40+5平产一活男婴;②会阴伤口愈合不良;③直肠阴道瘘。
2.某市人民医院某年12月15日至次年4月11日病历:
患者产后16天,会阴切口感染,直肠阴道瘘修补术后。妇查:外阴发育正常,会阴5点可见一长约8cm切口,已间断缝合6针,切口下缘达肛门外缘,阴道畅,阴道下壁及4点、7点可扪及多处缝线。宫颈轻糜、肥大、质软、已产型。子宫平位,增大约40+天大小,质软,活动可,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异常。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肛管测压:直肠静息压正常,肛管直肠环静息压持便功能差,肛门括约肌差,肛管外括约肌、肛门周围随意肌收缩功能减低。肝肾功能、电解质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电子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混合痔,肛瘘。肌电图示:肛门括约肌运动单位时限波幅正常范围,募集电位正常。腰骶神经未见异常。盆底MRI:①直肠1点钟方向近肛门约30mm处似见细线状低信号影与阴道连通,周边软组织强化明显,考虑阴道-直肠瘘伴周围肉芽组织形成;②产后子宫改变。治疗上予以抗炎、补液、调解肠道功能,配合中药等对症处理。于次年3月8日在椎管内行直肠阴道瘘修补术,术后抗炎、补液、止血及专科换药治疗。出院时情况:诉便时肛门疼痛较前明显好转,自觉阴道少量排气,大便自解,小便通畅。查看手术切口,敷料干燥,未见明显渗血。出院诊断:①会阴切口修补术后;②直肠阴道瘘;③不完全性肛门失禁;④重度失血性贫血。
3.后年4月23日某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病历:
产后阴道直肠瘘1年。某年底于当地保健院平产,产后出现直肠阴道瘘。次年3月行瘘修补术,术后瘘口稍减小。次年9月再次修补,仍有瘘。查:外阴 (-),阴道通畅,距离处女膜缘20cm外见瘘口小,宫颈肥大、轻度糜烂。宫体前位。附件 (-)。诊断:直肠阴道瘘术后。普外科门诊:病史如前。肛查:肛门外观 (-),进指顺利距肛门2cm直肠前壁可及一瘘口,约0.4cm,与阴道相通,指套退出无血迹。诊断:直肠阴道瘘。处置:①建议住院行乙状结肠造瘘术、二期修补造瘘口。②随诊。
【鉴定情况】
1.法医临床检验
被鉴定人诉大便较稀时,有大便从阴道流出,平时放屁时,有气体从阴道里出。
查体:被鉴定人步行入检查室,神清语晰,查体合作。外阴外观无异常,会阴处护垫上有少量大便样物附着。
2.分析讨论
被鉴定人分娩时发生会阴部及直肠裂伤属会阴Ⅳ度裂伤。会阴裂伤系分娩并发症,常因分娩时会阴保护不当所致。被鉴定人发生会阴Ⅳ度裂伤行修补术后医方未及时控制饮食及口服肠道抗生素,产后第3天就自解大便,大便后亦未采取口服液体石蜡等保护大便通畅,避免伤口感染、裂开等预防措施。从生产至产后第8天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接受了3次缝合,产后第15天又接受第4次缝合。既然伤口感染裂开,就应该充分抗炎、换药、引流后在创面新鲜、血运良好的状态下再行二期、三期甚至四期缝合,否则伤口自然难以愈合。故医方存在上述医疗过错与被鉴定人目前情况存在因果关系,建议参与度为同等责任程度。
3.鉴定意见
某县妇幼保健院在对被鉴定人的治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与被鉴定人目前情况有因果关系,建议参与度为同等责任程度。
评析
会阴裂伤系分娩常见并发症,医方不仅有并发症预见义务,并且有结果回避义务,在分娩时应注意采取会阴部保护,必要时行子宫侧切。发生并发症后应及时采取规范的治疗。预见义务和回避义务也是注意义务中的一个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