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坏消息告知
坏消息告知
正文

医生并不是神,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决定了尚有许多医生感觉治疗困难和无能为力的情况,因此恶性程度高、预后查、死亡等许多不幸出现的时候,医生们不可避免的要与患者或其家属交流沟通。告知不幸对医患沟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所谓坏消息,主要指所传达的信息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负面冲击,让其无法选择,甚至很可能让对方产生绝望。

列举以下两类:

死亡消息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得知至亲死亡的消息更让人痛苦的事,对患者家属告知患者死亡的消息一定要注意用词、用语及态度,体现出医生的仁爱之心。

(一)例如:一位长期被病痛折磨的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医生为了表示出对家属长期陪伴、感同身受的痛苦且疲惫的安慰,说: “这下好了,大家都解脱了”。不难想象,这样的词句必然会立即招来家属的极端不满,甚至引发纠纷。反之,换种方式表达:“十分抱歉,你也看到,我们已经尽了全力,但是他还是不幸走了,再也不会受到这样的痛苦的折磨了”。不妨这样试试,也许效果会好很多。

(二)再有另外一类特殊情况,妇产科常见的胎儿死亡。面对这样的患者,医生们需要注意的是准父母的个体化差异,例如以下几种情况:

1.首先应注意的是孕周的大小,通常情况下孕周越长,反应越激烈。因为这不仅仅是准妈妈对新生命诞生的期望,还涉及整个家庭对将要迎接新生命,前期所做的一切准备、计划。期望越大,准备越多,越难以在情感上接受。

2.另外准父母对生活的态度、人生经历、年龄的大小也是影响因素。生活中经历挫折多的更容易接受现实,而年龄大也预示得到孩子的不易,遇到不幸时也许相较年轻夫妇更难接受。所以医生们在临床沟通中除收集病史信息外,也应关注患者生活中的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坏消息沟通有帮助。

3.再有,一个受孕困难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妊娠的妇女,当接受坏消息告知时,更容易悲痛欲绝。

当以上情况出现时,类似的谈话更多注重情感的表达,并没有所谓的格式化或范本可言,需要是各位医生们的医者仁心。

癌症消息

所谓恶性疾病,面对老百姓来说,令其感到恐惧、绝望的最常见的字眼不外乎“癌症、肿瘤、白血病、转移等”。

对于此类消息的告知,临床上也没有固定模式可循,一下两种观点都可参考:

(一)配合患者家属不让患者本人知道病情真相。其主要理由是担心患者心理负担过大,不能承受而自我放弃,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二)直接告知患者实情。有同类著作认为,从医疗角度看,不让患者知道事实真相,对预后并无帮助。同时认为,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急切想知道真实的诊断结论,以便于为下一步做更多的准备。还有文章认为,不能明确知晓自己病情的患者将遭受更多的猜忌、担心、沮丧和痛苦等。

下面举一案例仅供大家讨论:

案例

患者,李某,因“胃部不适加重1月”来院,医生给予胃镜检查,胃癌可能性,给予取活检,报告证实胃癌诊断。当患者复诊询问报告时,医生用了以下方式告知:

患者:“医生,这几天我一直担心,胃镜结果怎么说?”

医生:“我们在胃镜同时取了活检,知道为什么吗?”

患者:“知道,想最终证实是否是癌症,报告怎么说?确诊了吗?”

医生:“很遗憾,活检证实是癌,看上去诊断结果很不幸,但是治疗前景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坏。对了,你对胃癌了解多少?”

患者:“听说他恶性程度很高,还会转移,我会很快死吗?”

医生:“事实上,检查出胃癌并不意味它就会立即转移,很快死亡。很多早期的胃癌,现在的医学条件能达到彻底切除并治愈的效果。”

患者:“那我是属于早期吗?”

医生:“具体什么期,我们还要根据术中的情况,术后病理报告才能确诊。即使不是早期,也并不是意味着对它毫无办法,有更多的治疗方法在一定几率下同样能起到治疗的效果,控制它生长。”

分析:

1.以上的谈话方式,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循循善诱的让患者自己说出了结果,可能更容易让患者在情绪上接受。

2.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医生谨慎的让患者对治疗疾病不失去希望,同时不夸大疗效也不悲观打击患者,很大的可能患者最终调整好心态,积极的接受治疗。

当然,以上只是出现坏消息时的第一时间告知,接下的进一步治疗中,不同的环节,希望大家运用学到的好方法,做到效果良好的医患沟通。同样,以上所举案例、分析并无标准答案一说,怎么做到好的医患沟通,还靠各位医生在具体临床工作中探索、讨论、改进,这里只是给大家的一些参考,望共勉。

上一篇:危重患者家属谈话的案例分析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