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间人员之间的沟通
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间人员之间的沟通
正文

(一)放射科与临床科室人员的沟通

1.沟通特点

放射科能够提供患者肢体及脏器的影像解剖结构情况,评估脏器功能,根据病变影像学表现特点,作出定位、定量或定性诊断,帮助临床科室选择治疗方案、评估手术范围、判断疗效等。但对表现不典型或罕见病则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与临床医师沟通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2.沟通内容

(1)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可能诊断。

(2)放射检查目的、检查项目及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特殊要求。

(3)放射检查结果及时性、准确性。

3.沟通不良原因

(1)临床科室:

①对病史、临床表现在放射检查、诊断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申请单填写内容不全,甚至开出空白申请单;②对放射检查的适应证缺乏足够认识,出现检查不合理、检查不恰当的现象。③部分临床医生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技术人员无法识别。

(2)放射科:

①作出放射诊断时容易犯“看图说话、以我为主”的错误,忽略临床病史、症状体征、相关检查,不能有效地回答临床上的问题,为临床诊治增加了困难,未达到放射检查的目的;②对临床专科知识及新技术了解不够。

4.解决方法

(1)坚持科室轮转、培训制度,临床医师和放射医师相互增进了解。

(2)定期举办临床医技科室沟通会,放射科向临床科室介绍新设备,新检查项目;临床科室提出疾病诊断与治疗所需检查项目;交流讨论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利持续改进。

(3)充分利用多学科会诊(MDT)形式,临床医师和医技人员当面沟通交流,增进双方相互了解,信息共享,知晓其他领域的知识和进展。

(4)成立影像亚专业组,主动到临床科室参与病例讨论,与医生密切交流与沟通。

(二)超声科与临床科室人员的沟通

1.沟通特点

超声科能提供脏器解剖结构的变化特点,对心脏等搏动性器官还能评估其功能变化,对临床诊断提供帮助。但超声诊断离不开对患者整体情况的把握,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生化指标等资料,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超声诊断,这有赖于超声科和临床科室的密切沟通。

2.沟通内容

(1)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有意义的其他检查结果、可能诊断。

(2)超声检查部位、目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特殊要求。

(3)超声检查结果的判读。

3.沟通不良原因

(1)临床科室:

①不重视超声检查,申请单填写不完整;②缺乏超声诊断基本常识,对超声检查的适应证认识不足,检查目的与检查项目不符;③部分临床医生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无法识别;④看不懂超声声像图,不能正确判读超声检查结果。

(2)超声科:

①不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给出不正确的诊断;②不明确检查目的,无法解决临床问题;③当发现申请部位以外的脏器存在病变时不及时报告,延误诊断。

4.解决方法

(1)坚持科室轮转、培训制度,促进临床医师和超声医师间相互了解。

(2)临床医师完整填写检查申请单,明确检查部位和目前要求。

(3)组织临床科室和超声科共同学习,探讨疾病检查目的、要求,以及如何正确判读超声检查结果。

(4)超声科加强与临床联系,介绍最新检查技术以及适应证。

(5)临床医师到超声诊断室,共同完成疾病的诊断。

(6)超声科参与临床会诊,不仅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意见,还能提高自身诊断水平。

(7)超声医师不拘于申请检查部位,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临床沟通。

(三)输血科与临床科室人员的沟通

1.沟通特点

围绕输血全过程质量控制,临床用血合理性,血液预警通报,确保患者用血及时、安全、合理、有效,其特点是迅速、及时、耐心、细致、专业。

2.沟通内容

(1)输血过程中的相关事项(涵盖输血治疗同意书签订,用血前感染性疾病筛查,用血申请,标本采集、交接,取、发血,用血病历书写,输血文书的保存,输血不良反应的回报与反馈及输血后疗效的评估)。

(2)临床用血合理性监管。

(3)紧急用血申请。

(4)血液库存预警。

3.沟通不良原因

(1)临床科室

1)未能严格输血指征,不合理用血现象仍然存在。

2)不熟悉用血申请流程,不知晓血液制剂的品种、剂量,未及时予以患者输血治疗,延误病情。

3)不重视用血文书,相关输血前检查不完整,未及时入病历保存。

4)用血病历输血记录不完整,输血过程、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效果评价及护理记录“双查双签”等不能及时反馈及记录。

5)工作不够仔细,抽错或绑定错误标本。

(2)输血科人员

1)临床专业人才匮乏,缺乏临床相关知识,执行不力,沟通效果不佳。

2)主动性不够,不能完全了解临床的需求,造成沟通障碍。

3)沟通技巧欠缺,未能把握好沟通要点。

4)沟通方式欠妥,不够耐心细致。

4.解决办法

(1)采取抽查用血病历,定期评价、公示严格用血指征。

(2)采取床旁复查或二次标本制度,杜绝标本质量不合格或抽错标本。

(3)制定输血临床医师培养计划,更多了解临床知识。

(4)临床科室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员(由临床医师担任),输血科主动联系管理员了解临床需求;增强沟通效果。

(5)主动到临床科室培训用血知识,纠正常见错误,解决相关疑问。

(6)积极参与临床会诊,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7)采取多形势多渠道沟通方式,加强沟通与协调。

(四)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人员之间

1.沟通特点

检验科核心任务是提供准确、完整和及时的检验结果和病理报告,对各科室医务人员明确疾病性质、制订治疗方案、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提供指导。沟通具有及时性、不持续性、复杂性、信息/知识不对称性和效果的不确定性特点。

2.沟通内容

(1)标本采集运输与交接;

(2)不合格标本的沟通;

(3)新项目开展信息;

(4)新项目开展需求;

(5)危急值报告;

(6)检验结果临床应用;

(7)检验报告发出时间;

(8)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9)检验申请和检验报告格式与表达形式;

(10)投诉反馈(医生、护士);

(11)临床病史、手术所见与病检所见的沟通。

3.沟通不良原因

(1)临床科室:

缺乏对检验医学的基本了解,无法应用或者不知晓新型检测项目及方法;认为检验科是医院的公共平台,是服务科室,主观上,或因工作忙客观上不愿意与之沟通;当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合时,对检验科人员缺乏信任,主观认为检验科的结果不可靠;危急值处理不及时。

(2)检验科:

长期以来,检验人员习惯于只为临床医生提供单纯的检验数据,不对检查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和解释;行业入行门槛低,培训时间短等一些因素的影响,目前一些检验人员缺乏临床相关知识,对一些异常结果不能及时识别和引起足够的重视;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时,处理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科室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4.解决方法

(1)检验科医师多了解相关临床知识,发现特别异常的结果时,应注意复查审核,并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

(2)定期组织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知识讲座、疑难病例讨论等。

(3)检验科新项目开展时,充分征求临床医生意见和建议,论证新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了解临床科室的需要。

(4)利用临床医技科室沟通会,交流讨论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

(5)充分利用多学科会诊(MDT)形式,临床医师和医技人员当面沟通交流,增进双方相互了解,信息共享,知晓其他领域的知识和进展。

(五)病理科与临床科室人员之间

1.沟通特点

病理科能够提供送检标本的明确诊断,确定病变性质、病变分期、提供手术范围参考、预测临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等。但对病变不明确,临床病史不清及疑难病例,则需要与临床医师密切沟通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2.沟通内容

(1)患者病史、临床表现。

(2)病理诊断新标准与临床诊断的衔接。

(3)病理报告的内容。

3.沟通不良原因

(1)临床科室:

申请单填写内容不全,送检部位与送检标本不符,甚至开出空白申请单;部分临床医生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无法识别;患者信息错误,无法及时联系到临床医生。

(2)病理科:

没有及时更新临床的诊疗知识,导致病理诊断不能提供诊疗指导;只看申请单的病史,对病史没有全面了解,导致误诊或漏诊;一些需要做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或一些疑难病例不能及时发出报告没有与临床沟通。

4.解决方法

(1)定期举办临床病理沟通会,病理科向临床科室介绍新设备,新检查项目;临床科室提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沟通病理诊断的标准及临床所需检查项目;坚持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特别是亚专科的疑难病例。

(2)加强临床医生填写病理申请单的质量,特别是患者信息、临床表现、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等。

(3)对于病史不清与临床不符及迟发报告等情况病理医生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沟通和告知信息。

(六)药学部与临床科室人员之间

1.沟通特点

药学部与临床科室人员之间的沟通主要是就药品相关信息与临床进行沟通,其沟通对象主要包括药师与医生的沟通,药师与护士的沟通。

2.沟通内容

(1)药师与医生的沟通:

包括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药师与医生的直接沟通主要存在于会诊以及查房过程中,药师为医生提供关于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证以及药物剂型等信息,协助医生制订合理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药师与医生的间接沟通主要是在药品采购申请 (包括临时采购)以及医院药品库存查询方面,通过沟通保证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中药品供应。

(2)药师与护士的沟通:

主要存在于药品的使用过程中。药师需就注射剂溶媒的选择、药物输注的速度与顺序、用药监护的建议、不良反应的识别等方面与护士进行沟通,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沟通不良的原因

(1)药师与医生

1)医生工作十分繁忙,时间紧迫,他们可能无法耐心听取并采纳药师的用药建议,导致药师临床干预效果欠佳。

2)医师认为自己对本科室用药十分熟悉,对药物选择也会更加合理,药师对临床用药不熟悉,因此不理会药师建议。

(2)药师与护士:

药师和护士在患者用药出现不良事件后,互相推脱责任。如药师认为是护士输注速度过快所致的输液反应,而护士却认为是药品的质量问题等。

4.解决方法

(1)药师与医生

1)与医生讨论药物治疗问题时,药师应该做好充分准备,抓取医生的核心问题,就该问题进行解答。在与医生讨论用药方案时,药师应该理解医生与药师对待患者用药的差异,求同存异,解决实际的用药问题。

2)药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临床知识,并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了解医生用药习惯和特点,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用药建议。

(2)药师与护士:

在患者出现药品不良事件后,药师与护士不可互相推诿,双方首先应该意识到大家都是同一个医疗团队,大家应该理性分析,解决问题,并共同做好患者的沟通,消除患者顾虑。

上一篇:科室间人员之间的沟通 下一篇:临床科室之间人员之间的沟通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