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到医院就诊,基本上都由其家长陪伴,由于大多数患儿不能自述病史,即使能够自述,也不能准确、完整地诉说自己的病情与症状。病史的采集往往是通过患儿家长来获取的,患儿家长所提供病史是否准确、可靠、完整,与他们的文化背景、观察能力、与患儿接触的亲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要获取可靠的病史,需要患儿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者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家长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希望医生能够立刻对所患疾病做出诊断,也希望治疗效果能立竿见影。但实际工作中很难达到患儿家长的期望值。如果沟通到位,就能得到患儿家长的理解。
部分家长带小孩就诊时由于对疾病的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对此情况医生应该想到:假如患儿是自己的亲人我会怎样做?首先我们要拉近和他们的距离,要让家长亲眼所见医生在急患者之所急,在切实为其排忧解难。与此同时要用关切和安慰的语言来平复家长焦虑的情绪,取得家长的配合。如果在此情况下医生觉得家长大惊小怪,而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不慌不忙的神态,势必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其次使用非语言交流,如抚摸一下患儿,拉拉手,帮助其整理一下衣着等,把座椅向前挪一挪靠近患者,使患儿和家长从心理上感受到你对他们的亲近,消除他们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取得他们的信任、配合。再次外在形象在沟通中也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医护人员衣着不得体,不修边幅,精神状态不佳,患儿家长会对你产生不信任,会加重他们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衣着整洁,举止端庄,语言得体,态度谦和,接待患者时,要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他们,消除医患之间的陌生感。最后要专心倾听家长的陈述,在交谈过程中要耐心,适时地给患者讲解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不要随便打断患者讲话,以示尊重。对于正确的陈述,给予肯定,表示认同。同时要注意眼神的交流。切忌在听他们陈述的时候,接听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