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介绍
一天中午,某中年女性患者满脸愠色走进社区医院门诊。社区马医生正当班,当他关切地向患者询问病情时,患者拒绝诉说病情,反而愤愤地道:“你给我开点儿头孢”。马医生并未开药,又问道:“怎么?哪里不舒服跟我说说?”患者忽然烦躁起来,大声喊道:“不用问那么多,你给我开药就行了,不然就耽误我的事儿了!”马医生见患者情绪激动,起身倒了一杯水,送到患者面前,依然安慰着:“别着急,先喝口水,先跟我说说耽误什么事儿了?”患者接过水杯,情绪稍缓和,慢慢向马医生讲述自己的经历。
该患者姓孔,非本地人,前几日到此出差开会,不巧天气一直不好,雾霾严重,患者极不适应这种天气,出现喉咙干涩、咳嗽的症状。因第二天有个讲座,孔女士怕耽误演讲而急于就诊。听说当地某综合医院医疗水平较高,但也因此就医患者很多,门诊挂号一票难求。她一大早早饭也没吃就去排号。结果还是排了3个多小时才轮到自己。谁知出诊的专家一听到患者病情,马上摇摇头说:“没事,不用吃药。”然后就打发孔女士出去。孔女士排了3个小时的队,又累又饿,可医生没给任何治疗措施,心里窝了一肚子火,转身看见不远处有个社区门诊,虽然平时从未到社区看过病,但抱着开个药的想法,孔女士还是走了进去。
马医生听到这里马上明白了患者的处境与心情。他先为患者做了查体,发现患者咽喉略微红肿,偶尔有轻微咳嗽,其他无明显症状。马医生耐心地帮患者分析了她目前的状况,鉴于孔女士的病情并不严重,就诊多因心理需要。而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对患者的作用弊大于利,确实不建议服用,最后,马医生为患者提出了几点治疗建议:多喝水,放松心态、出门必须要戴口罩,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中药缓解症状。孔女士听到马医生的治疗方案后,一扫心中阴霾,露出了笑容,满意地离开了社区医院。
(二)案例分析
(1)孔女士在综合医院就诊,与专科医生的沟通状况是目前医患关系的代表现象。正常而完整的医患沟通应包括患者的疾病信息、患者的个人、家庭及社会背景以及医患之间的情感等方面的沟通。然而,常常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仅限于病情,医生越来越注重辅助检查,忽略了最基本的问诊与查体,医生与患者沟通的时间越来越短,交流越来越少,医患矛盾不断加深,最终产生冲突。
(2)社区医生具有专科医生不同的诊疗方式,他们更加注重医患沟通,有条件与患者进行更加全面而细致的交流,在诊疗中注重细节。案例中的马医生通过语言、行动的关怀,首先缓解了患者的抵触心理。在之后的进一步交流过程中,认真倾听患者经历,用心体会患者感受,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用行动打动了患者,赢得患者的信任。
(3)与患者沟通过程中,为患者着想,体会患者感受、并不是指一味地迁就患者,满足患者提出的任何要求。而是,用医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来为患者制定一套更适合他的治疗措施。目前,国内抗生素使用泛滥,很多患者不懂其危害,只知哪个好使用哪个,哪个最新用哪个,这会使细菌耐药性大大增强,甚至引发二重感染。医生应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告知患者,打消患者疑虑,使患者自觉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从而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
(三)引发的思考
(1)什么原因导致目前综合性医院门诊医患沟通不畅?
(2)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