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沟通
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沟通
正文

【学习目的】

我们应当关注处于重症监护状态下的患者群体的医患沟通,虽然在这个领域的尝试很不够。本文我们需要认识因各种疾病而进入ICU的患者的心理特点;了解可能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独特因素;掌握言语及非言语沟通技巧;并思考和尝试在ICU中建立成型的沟通模式。

【重点知识】

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对医患沟通的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共性心理特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沟通原则和技巧。

重症监护病房(ICU)又被称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伴随着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等学科飞速发展和临床医疗设备快速更新所出现的,在科学的医疗管理体制之下加强人员、设施等资源优化的一种临床医疗组织管理形式。条件具备的医院可以通过建立和运营ICU,把不同情况的危重患者集中到一起,配备精干的技术力量和仪器以取得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ICU作为危重患者的抢救部门,主要收治躯体严重创伤、重大手术术后、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严重中毒或休克及其他需要加强监护等类型的患者。身处ICU的患者虽然所患疾病各不相同,但治疗环境对其心身状态的影响具有共性,这也左右着重症监护病房内的医患沟通有着一定的独特性。

1.ICU的客观环境对医患沟通过程的影响

(1)设备仪器的包围:

规范的重症监护病房中,必须配备齐全相关设备,包括有ICU中心监护仪、每床标配的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麻醉机、输液泵、微量注射器、多功能呼吸治疗机、气管的插管及切开所需要的医疗器材等。患者自从进入ICU之后,的确受到了众多先进仪器设备的全方位监护,也享受到医护人员全天候的悉心服务。但层层林立的仪器、不断闪烁的指示灯、设备进行时发出的声音,都在时刻提醒意识清晰的患者,自己的生存完全依靠这堆钢铁器材,随时都会命悬一线的恐惧感挥之不去。

(2)高度紧张的氛围:

由于患者在ICU中是集中监护,床与床之间只是简单隔开,对于意识清醒、视听觉正常的患者,周围环境中发生的一切都尽收眼底,所有声响也都尽纳耳中。患者会深夜被转入患者的动作所惊醒,也会目睹对面病友生命结束前最后时间的抢救过程,更会整日整夜被邻床病友痛苦的呻吟声扰得无法休息。每时每刻都身处在极度的心理应激状态中的患者,情绪焦虑不安、精神高度紧张,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变得敏感,却由于身体极度虚弱而无力对抗和无法逃脱,只能任由心理创伤渐渐形成。

(3)极度的身体不适:

本身进入ICU的患者,均存在较为严重的躯体疾病并可能危及生命。自身疾病的症状和损害已经让患者痛苦不堪,而ICU中广泛开展的深切治疗,气管插管等创伤性治疗措施,让患者的身体经受了巨大的疼痛和各种难以忍受的不适感。但部分患者的身体行动能力已经严重受限,多数情况下的言语能力也受到限制,无力向医护人员及时准确表达而获得帮助。于是ICU环境中始终存在着沉默的痛苦,即无法言表的躯体痛楚和不适感。这需要医护人员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识别。

(4)个人隐私保护:

我们都知道,ICU中的病床由于统一放置,患者比较集中,又因陪护家属不能进入,照料工作均由医护人员完成。每位患者的病情和其他情况都处于半公开状态,个别情况下(因治疗需要)可能发生暴露患者躯体时间过长的现象,若患者意识清醒则有可能会倍感羞愧,这对本身就不容易建立的医患关系可能存在不良影响。

2.ICU中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1)过度的恐惧和焦虑:

对死亡的惧怕和对生存的渴望交织在ICU患者内心中。患者自从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那一刻开始,就时时盼望着自己能早一些离开。希望在生命得到安全保障之后,尽快回到普通病房,离开这个充满死亡气息的地方,所以心中充满焦急不安的情绪。同时,由于身旁病友的不幸身亡,则加重了某些患者对自身前途的极度担忧,生怕下一个被推出去的是自己,恐惧情绪只有在离开ICU之后才会有所缓解。

(2)可能的消沉和放弃:

不是每位进入ICU的患者的病情均能向好的方向转化,有一部分患者的临终阶段主要是在重症监护病房度过的。治疗效果的不理想使患者一步步地靠近死亡,难免会使患者产生越来越浓重的消极情绪,最终对自己放任自流,不再对康复抱有希望。这类由躯体严重疾病和多系统衰竭所伴发的重度抑郁情绪,由于患者表达能力受限往往难以被及时观察得到。

(3)冰冷的孤独感:

虽然可能多达数十位的患者在ICU中共处一室,但由于病情、治疗、体力、精力及各种因素的限制,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并不常见。每位意识清醒而不得不终日卧床的患者,内心中充满了孤独体验,不但家人无法时时陪伴在身边,和近在咫尺的病友也说不上话,只能在沉默中独自承受,并悲观地看待疾病的转归。

(4)死不得,活不起:

ICU的收费仍相对高昂,大量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必然伴随着高花费的产生。当患者的情况略有缓解却仍达不到脱离监护的标准时,其头脑中也可能会对日益增长的费用问题倍感纠结。努力生存的后果有可能是日后的债台高筑,生活质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患者内心中充满了矛盾。

3.ICU中患者的沟通原则

(1)加强人文关怀和高效沟通意识;

(2)细致观察言谈能力受限的患者的心理状态;

(3)重视非言语沟通技能;

(4)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负性刺激;

(5)提倡个体化的沟通模式。

4.实用沟通技巧

(1)理解、学习和运用心理学技术:

严格来说,医护人员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的内心世界,是做不到完全理解和体会的。但尽可能地以患者的感受为感受,才可能更靠近患者的真实需求,故可以针对ICU的医生护士群体积极开展心理学相关技术业务培训,着力训练倾听和共情能力,并规范社会心理支持相关行为。

(2)丰富医患沟通基础技能:

ICU中患者身处特殊环境,仅靠一般性的言语沟通,不但不足以收集关键信息,也起不到对患者的支持和安抚作用。所以应当大力发展和推进非言语沟通,包括面部表情的丰富、肢体语言的表达、沟通工具的使用等等,使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沟通形式共同产生作用,提升医患沟通的成效。

(3)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

面向社会,招募具有ICU治疗和康复经历的患者或家属,定期向正处于痛苦之中的患者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内容以介绍自身成功对抗病痛的经历为主,现身说法,引导患者巩固和坚定信心,提升对生存的希望。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果志愿者不便于进入病房,则可通过广播和视频的方式进行。

上一篇:传染科医患沟通技巧的典型案例 下一篇:重症监护病房医患沟通技巧的典型案例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