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介绍
患儿,男,8个月,因“反复抽搐1天”入院。经检查诊断为婴儿痉挛征。给予抗癫痫药物、激素等治疗后,病情逐渐缓解。10天后患儿晨起再次出现抽搐发作。家属认为医院治疗中存在失误,责怪医院没有尽力为孩子治病,疾病好转太慢。经治医生和科主任找到患儿多名家长,进行了一次集体沟通,讲述了诊断的主要依据,告知患者很多因素包括围生期因素、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发育畸形等都可能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目前临床上的治疗主要是控制惊厥发作,尽可能恢复或延缓智能和运动发育减退。科学研究证明,早期合理治疗很多患儿的抽搐可以得到控制,智能和运动可能基本正常。但是总体来说,婴儿痉挛征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智能和运动能力,发病年龄越早影响越大,而且惊厥难以控制的患儿可能遗留精神发育迟滞。长期应用的抗癫痫药物可能带来不良反应,患儿需要定期复查头磁共振和脑电图等检查,这些费用较高。另外,对于患儿家长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逐一进行了讲解。
(二)处理结果
家属得知对患儿疾病情况全面了解以后,表示理解。对自己因为对疾病缺乏了解加上孩子生病后焦虑担忧的情绪,对医务人员态度粗鲁表示歉意。
(三)案例评析
家长的心理:①刚发现孩子不对劲,就送到医院,由于送医及时,医院就一定能治好;②婴儿痉挛征是什么病,很多孩子发热也抽搐,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③什么原因得这个病,是不是分娩的时候医生失误造成的;④住了10天院,孩子还抽搐,医院一定没有尽心治疗。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患儿家长治疗期望过高引起的矛盾,由于患儿家属对疾病认识不足,希望医生能将所有的症状手到病除。病情稍有变化,家长就认为是医务人员存在失误,或是不负责任引起的,容易发生医患矛盾,引起医患纠纷。
医生在向患儿家属讲授疾病背景知识的同时,自己要明确,也要向家属告知医生本人和目前的医疗手段的局限性:①目前医学对于人类疾病的认识仍然有限,目前仍有很多疾病(包括案例中患儿的痉挛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仍不明确;②即使有些疾病病因、治疗都很明确,由于患者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同样的疾病摸索出适应特定个体的治疗方案也需要时间和过程;③由于医务人员对疾病认识的能力不同,不同的医生对疾病的看法和观点可能不尽相同,治疗水平也难免各有不同。
针对儿科家长对医疗过高期望,医务人员应当以各种方式进行科学医学观的建立,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医疗水平。同时,还要求医生在患者入院时即对家长进行病情、预后等情况的告知,使患儿家长在入院第一天就对患儿疾病有适当的了解,并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减少医患矛盾的出现。
(四)案例引出的思考
目前中国,医学知识尤其是儿科医学知识的科普仍有很大缺陷,应该如何深化公众医疗知识和就医常识的宣教。
低年资医师成长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医患关系难题。
【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1.产科患者家属突出的心理特点是
A.期望过高 B.涉及隐私羞于启口
C.经济压力大 D.对患者过分照顾
2.患者年龄在其身心特点中占重要作用的是
A.妇科 B.产科 C.儿科 D.内科
二、简答题
1.妇科医患沟通的方式和途径因患者身心特点而不同,一般将妇科患者根据身心特点分为哪几个类型?
2.妇科患者的隐私通常涉及哪几个方面?
3.儿科患者的身心特点?
三、材料题
患者,女性,30岁,停经35周,因头痛、恶心、呕吐发现血压升高4天来诊。体格检查:血压180/110mmHg,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延及外阴和腹部,化验蛋白尿(+++)。诊断为重度先兆子痫,住院经降压、镇静、解痉、合理扩容及利尿等治疗2天后,头痛略见好转,仍有恶心呕吐,血压波动于150~170/100~110mmHg,蛋白尿(+++)。医生经患者同意后,应用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建议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患者同意进行剖宫产,但是家属极力反对,认为医生未经家属同意擅自使用地塞米松,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另外,现在社会都倡导顺产,医院建议做剖宫产手术可能是想多收钱,增加费用。
针对这个案例,请分析家属不满意的原因,经治医生在医患沟通中哪些做得不够?应该如何进行沟通可以避免类似的纠纷发生,促成医患信任与合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二、简答题
1.答:根据身心特点将妇科患者分为:①紧张恐惧型,②羞怯型,③依赖型,④懊恼型,⑤悲观焦虑型。
2.答:妇科病人所涉及的隐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①个人生活方面隐私,如性病患者可能存在不洁性行为等;②诊疗操作中涉及部位隐私,窥阴器检查等操作暴露病人外阴、臀部等隐私部位;③相关诊断和疾病史,有的患者故意隐瞒既往相关疾病史,还有人用假名字挂号就诊,不愿承认或者希望掩盖曾患此类疾病。
3.答:患儿的身心特点包括:①表达能力有限,②各阶段患儿,发病后心理变化各异,③检查及治疗时不易合作。
【拓展导读】
1.《临床医学的诞生》(新编版)
这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学者米歇尔·福柯的一部专著,探讨了现代意义上医学的诞生历史,描绘了医学科学对传统医学理论的绝对相信转向对实证观察的信赖,从封闭式的治疗转向开放式的治疗,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将症状、语言、病人以及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和其相互关系的重新组合,对医学认识的进行深刻改造,为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患关系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技巧》
由李功迎主编,这本书围绕医患关系、诊疗行为、医患双方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以及医患沟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为临床工作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3.《病房警示录》
由姜学林主编,这本书精选了120余个典型的医患沟通的案例,生动新颖,系统完整,融知识性、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对于综合医院各级医生提升医患沟通能力具有借鉴与指导作用。
3.俞丽丽,郑英茹.产科医患沟通.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25-128
4.李廷玉,李秋.儿科临床教学案例解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10
5.姚天一.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与调适.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01:12-14
6.蔡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17-2820
7.耿艳华,刘盈.由医患纠纷案例引发的妇产科伦理学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326-327
8.马润玫,廖书杰,马春玲.妇产科医患敏感问题交流的基本要素.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8):503-505
9.陈露露,彭李,唐棠,等.妇科癌症患者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1):1097-1099
10.熊薇,周容.医患沟通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7):498-499
11.邱仁宗,卓小勤,冯建妹.病人的权利.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73-78
12.陈国翔,柯旭,韦华腾,等.如何确认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一起妇科手术引发的医疗纠纷评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2):158-160
13.郎景和.妇科手术笔记.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12
14.Khirwadkar R.Peroperative factors which could influence anxiety levels.Br J Anaesth,2013,110(5):846
15.侯军凯,李治松,张卫,等.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联合术前心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14,30(8):1306-1308
16.刘健.妇产科教学符合应对新的医疗环境.医学与哲学,2008,29(8):61-62
17.劳子僖,马润玫.产科领域医疗纠纷的不良影响与医患关系.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3):185-187
18.马良坤,杨剑秋,刘俊涛,等.如何规避产科医患纠纷.协和医学杂志,2011,02(2):183-186
19.王茜,隆娟,王凯鑫.基于100例妇科门诊会话语料的医生话语类型及角色特点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1):27-30
20.李冬梅,刘巍,修建华,等.儿科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7):1009-1011
21.殷秀芝,钟勇.儿科医患关系和谐途径探索.医学与哲学,2012:457-459
22.宋宏程,孙宁.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继续医学教育,2011,2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