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与产科患者的沟通
与产科患者的沟通
正文

产科是妇产科的另一个分支专业,产科的医疗纠纷在全国各地医院中均排首位。纠纷高发的原因有产科自身特点和社会现实状况,其中造成产科高纠纷的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各种并发症或不良后果,而是医患沟通不畅。

(一)产科基本特征和患者的特点

1.产科的基本特征

(1)病情进展迅速,高风险:妊娠分娩对于多数人来讲是一个生理过程,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它又会转变为一个病理过程,现代医学并不能检查出所有的胎儿畸形,不可预见的危险因素始终贯穿于产科医疗的每个环节,妊娠中意外出现并发症(如胎盘早剥)、分娩中突发危机情况(如脐带脱垂、产后大出血等)都是威胁产妇胎儿生命的危机事件。医生正确判断产程状况、合理选择引产方式、把握终止妊娠的时机以及剖宫产的条件选择,都对最终医疗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2)产科人群特定,也涉及隐私:产科面对的人群都是孕产妇,有时也会涉及隐私。比如:要求保胎患者门诊就诊时,医生问及生育史(丈夫在场),患者略有迟疑后给出否定回答,医生留意到患者的迟疑,没有追问,而是马上转移提问的方向。之后患者在医生耳边轻声说,曾与前男友有三次流产史。

(3)产科工作繁杂,床位周转快,妇科医生工作量大,内容繁杂,产科技术操作有其特殊性,大部分为有创性,并且对操作手法要求较高,如人工破膜等。

2.患者及家属的特点

(1)患者的身心特点:

待产期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待产期间,孕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逐渐到达顶点。分娩过程受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焦虑抑郁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引起内环境紊乱而影响宫缩,导致宫缩乏力以及消耗体力,使产程延长,进而增加新生儿和产妇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英国迪克·瑞德将孕产妇的这种情绪反应总结为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①害怕忧虑:妊娠后,孕妇就开始害怕忧虑,担心是否宫外孕,妊娠期反应会不会很重,胎儿是否畸形,会不会流产。研究证实,孕妇情绪不仅影响自身健康,对胎儿的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孕妇情绪过度紧张,与应激有关的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使孕妇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影响胎儿脑的发育。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会影响胎儿上颌骨发育,造成唇腭裂畸形等。②紧张恐惧:目前中国产妇大部分为初产妇,对分娩过程认识不足,依赖性强、对于宫缩耐受性低,不稳定的情绪会使产妇难产及子痫的比率增高。A.选择顺产:恐惧分娩痛,初产妇虽未经历分娩,但对于分娩将经历的痛苦和艰难都有很深的忌惮,即使对于经产妇,也会担心能否承受产痛。担心顺产不成功,还要接受手术剖宫产,俗语讲“遭二遍罪”。B.选择剖宫产:对手术产生恐惧,担心手术是否成功,伤口疼痛或感染。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担心:婴儿健康或畸形,性别,术后体力恢复,未来孩子的抚养等问题。③疼痛抑郁:经历分娩痛苦以后,产妇因激素水平剧烈变化,情绪障碍的发病率明显升高,10%~85%的产妇会在产后10天内情绪低落,在第3~5天情绪低落到谷底,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激惹,悲伤,紧张等;产后4周内产后抑郁障碍患病率达到6.5%~15%,多个国外研究证实,自杀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

(2)家属的心理特征:

产科患者家属区别于其他科室最大的特点是妊娠期望过高,大部分家属认为分娩是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现代医学发达,对结果期望很高,对于产科的高风险、高强度、高技术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医疗结果期望过高。医生应当及时反复沟通告知,患者家属仍然低估风险。

例如:患者34岁,孕4产1,本次顺产分娩一女婴,婴儿体重3560克,第三产程出血较多,胎盘不剥离,阴道出血3550毫升,立即行子宫切除术。病理报告:子宫胎盘大面积植入,胎盘脐带帆状附着。术后,丈夫从紧张惊恐的状态平复过来,开始考虑妻子没有子宫的问题,怀疑妻子性欲会不会下降,妻子的女性形象会不会消失,性格会不会改变,这些问题加重了丈夫的精神负担,对今后性生活失去了信心,不愿意接近产妇,产生烦躁情绪,进而对产妇的康复起到不利影响。

3.就医环境及其他社会因素影响

产科住院周转率高,一个产妇分娩往往有3~4个陪护,尤其是婴儿出生以后,给产科的环境卫生、安全和舒适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为医患的良好沟通埋下了隐患。在拥挤的环境下,在新生儿的哭闹中,出现焦躁情绪的产妇和家属更容易迁怒于医务人员。

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初产妇居多。婚育观念变化,晚婚晚育,产妇年龄偏大,另外,环境因素影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增加。新闻媒体对于医患纠纷尤其是产科医患纠纷的不恰当报道,给产科医患沟通蒙上了阴影。

(二)产科医患沟通的方式和途径

目前国际妇产科学界倡导一对一的“导乐分娩”是指在分娩过程中,有一名有生产经验的助产人员,在产前、产中和产后陪伴产妇,特别是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持续地给予产妇生理和心理上的支持,使产妇感到舒适安全进而顺利分娩。

1.分娩程序中的医患沟通

(1)待产期间:

孕晚期要对分娩方式进行初步选择,目前我国剖宫产比率逐年上升,已经大大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剖宫产比率。医生应当向产妇和家属详细讲述正常范围的妊娠,选择自然分娩是有益的、合理的,告知自然分娩优点的同时,也要告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一种理想和完美的分娩方式。医生全面告知分娩的医疗技术知识后,尊重产妇和家属的选择。

曾有这样的案例,医院产科接收一位产妇,检查发现胎儿明显过大、头盆不称,且胎儿臀位,产妇孕期双下肢水肿、高血压,医生决定为其剖宫产,便对产妇和家属说:“肯定得做剖宫产,要不然母子难保平安”。产妇家属认为产妇个子很大,胎儿发育很好,怎么就不能顺产。肯定是医院因为想多赚钱,所以吓唬人做剖宫产。后来产妇产期来临,家属还是不同意剖宫产。因为担心产妇和胎儿出现异常,病房主任上报医院职能部门,于是院领导、职能部门人员和科主任,一起来到产妇床前,与产妇以及家属详细描述了产妇当时情况,揭示了剖宫产的必要性,取得了产妇家属的认同,同意手术签字,最终母子平安。

产妇待产期间,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是胎儿死亡,这对于孕妇和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家庭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在美国,妇产科医生通常是指导孕妇看超声图像,并告诉她正常时应该有胎心搏动,当孕妇看到自己的胎儿无搏动,自己说出“我的孩子已经死了”。

(2)分娩时:

有学者将分娩比作是考验医患关系的风口浪尖。我国绝大部分产妇是初产妇,普遍对分娩过程存在焦虑和紧张。分娩时,应当安抚和激励孕产妇,是情绪由不安变为安定,由懦弱变为坚强,由悲观变为自信,由被动变为主动,更好地促进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有研究认为,心理与分娩过程密切相关,焦虑影响潜伏期和总产程时间长短,抑郁可能延长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的时间,并对术后出血有不利影响。正常分娩大部分能够顺利阴道分娩,但部分因产程进展异常需要手术助产,如剖宫产、胎吸或产钳等,甚至有脐带脱垂等危及母子生命的情况。分娩时可能出现脐带因素引起的急性胎儿窘迫,脐带缠绕过短或扭转,胎头未入盆、胎膜破裂伴脐带脱垂等,脐带受压脐血流阻断,影响胎儿循环,引起急性缺氧导致胎死宫内,在这种紧张的条件下,进行医患充分沟通十分困难,患者和家属这时也往往无法进行理性的思考,这就要求医生给予安慰鼓励,让患者努力配合并消除恐惧,让家属充分了解面临的风险,同时告知解决的可行性方案,共同解决面临的风险。

几年前曾有这样的案例报道,患者剖宫产手术中,医生发现患者阑尾红肿,考虑到阑尾没有重要生理功能,还存在炎症隐患,手术医生在未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情况下,将患者的阑尾切除了,医生认为影响家属告知,手术后,将切除阑尾拿给手术室外的家属看。术后患者康复良好,但对医生擅自切除自己阑尾表示不解,多次到医院沟通。医生认为,切除阑尾是为患者着想,又没有多收费用,觉得冤屈。后患者告到法院。法院认定,医生在有条件实现与家属沟通的情况下,未进行必要的术前沟通,擅自切除了患者的器官,侵犯了患者本人器官的处置权。医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医院除承担案件诉讼费用以外,赔偿患者100元损失费。

(3)分娩后:

完成高度紧张的分娩后,医生和家属往往都放松了对疾病的警惕,产妇和家属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新生儿身上,这时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明显增高,这不但影响母婴关系,造成新生儿或婴儿喂养和教育困难,而且增加产妇远期抑郁障碍的风险。医生应当密切关注产妇精神心理状态,特别是情绪的波动,与患者和家属加强沟通。

对于分娩中出现危重情况,必须切除子宫的患者,医生应当向丈夫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知识,雌激素由卵巢等器官分泌,调节整个机体的变化,切除子宫后不会衰老更不会变性。至于性欲高低与个人身体状况密切相关,丈夫所怀有的顾虑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自己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也可能影响妻子对性生活的态度。丈夫应当在医生的帮助下消除顾虑,更加体贴关爱妻子,以辅助妻子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一旦婴儿出现异常情况,因为怕影响产妇身体恢复,不敢告诉产妇,但医生一定要及时告知家属,由家属决定或建议家属选择合适时机告知产妇。曾有报道,一名顺产新生儿,怀疑“新生儿肺炎”行胸片检查时,偶然发现新生儿一侧锁骨骨折。当时医生认为锁骨骨折无临床病理意义,无特别处理,预后良好,又是偶然发现因怕产妇多虑,结果产妇出院当天才告知产妇和家属,此时家属反应非常剧烈,感到受欺骗和蒙蔽,当即发生家属群殴和围攻医院的局面。

2.产科临床教学中的沟通

有些产妇担心如果成为教学病例,使自己的妊娠、分娩受到不良影响。患者担心有学生进行检查会引起不适甚至会造成机体的伤害。使实习生们不能完成产检的手术操作,连见习产妇分娩也常常被拒绝。协调教患关系,医生要做好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说明临床教学遵循的原则,不会影响产妇的分娩,如果患者拒绝也不要勉强,选择其他病例进行教学。

几年前网络上曾发起过呼吁医院把尊严还给产妇的声音,起因就是一位孕妇到医院产科做产前检查时,医生确定胎儿臀位。当天医生带着七八个实习学生在门诊,有男生有女生。医生一边指着孕妇隆起的肚子,一边详细讲解胎儿臀围孕妇的体征,讲解时还提到分娩时可能要采用剖宫产,以及剖宫产的风险。当时孕妇听了非常恐惧,再加上讲解中她的下体毫无遮挡,暴露在外,七八双手在孕妇肚子上连摸带摁。孕妇感到十分难堪,事后,多次发表文章呼吁医生在带教实习时,应该征得孕妇同意,注意保护孕妇隐私,维护产妇尊严。

上一篇:与妇科患者的沟通 下一篇:儿科医患沟通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