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介绍
一位郊区种菜的妇女被诊断为乳腺癌早期,因为心疼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也因为有“癌症必死无疑”的认识,拒绝接受治疗。一位专治乳腺癌的老专家充满温情地对她说了这番话:“孩子,你才33岁,多么年轻啊!日子还长着哪!古人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治好了病,还怕日后赚不来钱,乳腺癌虽说也是癌症,但目前实施乳房切除术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许多患病妇女术后几十年了还活得好好的,何况你只是早期呢!当然,我也理解你的难处,在治疗过程中我会选用价位低疗效好的药,尽量让你少花钱”。一番劝导,解开了她的思想疙瘩,积极接受了治疗。如今三年过去了,她还健康地活着,不断收获新鲜的蔬菜。
(二)案例解析
1.善用幽默语言,提高医患沟通效果
人们一旦得病,尤其是那些身患疑难杂症的患者,往往非常急躁,心理负担过重。而过重的心理负担反过来又会促使病情更为恶化,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要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不安的心理,医生一味正儿八经地解释、劝说,效果不一定最好。有时诙谐幽默地开几句玩笑,反倒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贴心的语言,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作为一名医生,都希望利用自己的医术帮助那些被病痛折磨的愁眉苦脸的患者,希望自己可以帮助患者康复,高高兴兴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那么,如何实现这个愿望呢?对于一名会说话的医生来说,几句贴心的话则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人在患病时,心理多不痛快,而且有些患者还有这样那样的思想病,比如怕开刀,怕治不好,怕花钱多治不起等,有的患者将这些心病往往存在心里,闷在肚里,不与其他人沟通交流,长时间则会影响治疗。此时,语言成为了最好的“大夫”,热情洋溢的几句真诚话,贴心的关怀,就可打开患者的心扉,为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复习思考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医患沟通模式
A.医方示善 B.医方倾听
C.医方主导 D.医患合作
2.下列哪项不属于医患沟通机制建设
A.强化职能机构 B.“病人选医生”制度
C.加强评估考核 D.领导重视
3.下列属于医患沟通方法的是
A.预防为主的沟通 B.协调统一后沟通
C.固定沟通者 D.集体沟通
4.医患共同决策的特征有哪些?
5.案例分析题:好医生一定要会说话
某单位组织工人体检,有一位工人在胃部X线拍片中发现有瘤,医生把这情况告诉了他,要他住院治疗。这位工人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另外找了一家医院去看病。三个月后,他再回到原来的医院拍片检查。这一次,当片子冲洗出来......
假设情形一:医生一看就惊呼道:“啊,又扩大了!两个月之前对你说,你不相信,结果拖了三个月,你看看。”接着,这位医生又忙不迭地说:“你怎么把病拖成这样了?你必须马上住院。”
假设情形二:医生一看病情加重了,对患者说:“又扩大了,但是仅此观察不能确诊,不如住院动个小手术消除病灶,不应该再拖延了。”
后来,工人叫来家属,很快动了手术,结果是溃疡而不是癌症。医生说还好是这么小的病,再严重的话胃穿孔多难受啊。这位工人很开心并表示今后一定保养胃部。
问题:本案例中两种假设情形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C 2.B 3.ABD
4.答案:共同决策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患者和医生都参与其中;第二,双方分享信息;第三,双方采取措施建立共识的首选治疗;第四,达成了协议处理来实现。
5.答案:本案例说明了语言沟通的重要性。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但要有医德,还要有口德。所谓口德包括不要轻病重说;对因病而情绪忧郁者,要用言语宽解他们。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职业道德、良好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善于与患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有能取得患者信任的能力,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需求,给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达成医患共识。一个认识到自己语言有暗示性的医生,必然会讲究说话的艺术,并用自己的语言来使疗效获得提高;而一个对此茫然无知的医生,必然会说话随便无忌,乃至造成不良的后果。
【拓展导读】
1.《医患沟通》
由殷大奎主编,“友好的语调和流露出热情和兴奋的眼神交流对于建立信任大有帮助……对患者语言的问候也很重要,最好的方式是在说“你好,很高兴见到你”时,称呼患者的名字并告知自己的名字,显示出对患者的尊重”。本书依据实例,探讨了如何依据患者的反应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
2.《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
由张岩松、孟顺英、樊桂林主编,“在人际交往中,渴望受到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你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先要善于主动接近对方,缩短人际距离,沟通相互感情。其实,做到尊重别人并不难,有时只需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声敬称,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新颖,较全面的介绍了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