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患沟通基本原则
1.以人的健康为本
现代社会发展以人为核心,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价值取向,以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论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如今人们不仅需要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还需要从心理和精神上得到关怀与尊重。以人为本,核心内容之一是人的身心健康,应对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同时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在医疗卫生服务中,一方面要尽可能满足患者治愈身体疾病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对患方本着 “尊重、平等、关爱、同情”的原则进行精神慰藉。医患沟通的重要目的就是给患方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其身心健康与和谐,使患方满意。
2.维护患方权益
医患沟通作为医疗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患者权益方面发挥着其他具体医疗行为不可替代的作用。医患间通过传递一系列重要信息,能够直接保护患方的平等医疗权、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个人隐私权、医疗赔偿权、监督医疗过程权及免除一定社会责任和义务权等。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将维护患方合法权益作为重要的职业操守,并用医患沟通这个有效的临床途径加以实现。
3.注意诚信行医
诚信是一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医患沟通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重诚信,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作为医者需要特别注意:首先要主动去赢得患者的信任,保持必要的依从性,而使患者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医患沟通中的诚信,不仅是话语的真实,更是医务人员恪守医德、遵章守法的行为和优良医疗能力的综合体现。
4.尊重医学科学
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在医疗专业服务中的信息传递。医疗信息则是由不断涌现的医药科学与高科技手段所构成,是当代科学进步的重要标志,医患沟通的核心内容都与之相关。医务人员应把握好尊重医学科学与实施人文关怀的尺度,将医学作为沟通的基础,将人文关怀作为沟通的目标,客观真实地反映诊断、治疗、风险及预后的事实,即理性传达医学科学信息,使患方全面正确地认知医学相关信息。
5.有效表达信息
医方有效表达信息才能有效地与患方交流,医患才能产生共识进而分享利益。医疗中的医患关系,医方显然较患方强势和主动,因此医方必须有效地表达医方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可归纳为四类: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书面语言及环境语言。医疗服务中的经验表明:医务人员的肢体 (行为)语言和口头语言对患者影响最大,效果显著,这是因为这两类信息直接体现了医者救死扶伤的态度和医学人文精神,患方的感知度最高。这提示我们医务人员要善于将四类信息艺术有效地展现给患方。
6.密切医患合作
诊疗过程需要医患全程合作,医患沟通更需要合作。第一,医方要主动沟通,才能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这是医患沟通的前提;第二,医方要引导患方,医护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充分告知患方相关的医疗信息,在让患方参与医疗决策的过程中,给予更为专业的医学指导;第三,患方自愿是医方医疗行为的必备条件 (特殊患者除外)。总之,良好的医患沟通需要医者全过程主动引导患方,并给予患方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医患沟通的效益就会更大。
(二)医患沟通的要素
医患沟通是沟通中的一种形式,同样包含以下七种要素,即信息背景、信息、反馈、渠道、干扰、环境、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
1.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
一个人发出信息、表达思想时为发送者,获得其信息的人为接收者。然后这种过程逆向进行,即接受者同时又将获得的信息回馈 (又为发出者)给对方 (又为接受者)。在大多数沟通情景中,人们是发送—接收者,即在同一时间既发送又接收。医患沟通时,医方和患方同时为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
2.信息背景
信息背景是指引发沟通的理由。海因 (Hein)认为:一个信息的产生,信息发送者过去的经验、对目前环境的领会感受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等影响,这些就称为信息的背景因素。因此,要了解一个信息所代表的意思,必须考虑到背景因素,不能只接收信息表面的意义,还必须深入注意到信息背景的含义。
3.信息
信息是指沟通者所要传递给别人的观念、思想和情感的具体内容。思想和情感只有在表现为符号时才能得以沟通。符号是表示其他事物的某种事物。所有的沟通信息都是由两种符号组成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语言中的每一个词所表示的某一个特定事物或思想的。非语言符号是不用词语而进行的沟通方式,即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非语言沟通。如面部表情、手势、姿势、语调和外表等。
4.反馈
反馈是发送者与接受者相互之间的反应过程和结果。例如你发表一个观点,我则点头表示赞同,这就是反馈。在医院,医生向患者进行某种健康教育后,要求患者复述或模仿一遍,以便更好地判断沟通的效果,这也是反馈。
5.渠道
也称途径、信道、媒介或通道,是指信息由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所经过的路线,是信息传递的手段。不同的信息内容要求采取不同的渠道进行传递。在面对面的沟通中,信息传递的渠道主要是五官感觉和声音,如沟通的双方常利用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途径进行。在大众传媒中常利用收音机、电视机、CD机、报纸和杂志等渠道。一些非语言信息还可以通过着装、接触、表情等渠道传递。在人际沟通中,信息往往是通过多种渠道传递的。一般来说,沟通者使用的渠道越多,对方则越能更好、更多、更快地理解信息。
6.干扰
干扰也称为 “噪声”,是指来自于参与者外部的所有妨碍理解和准确解释信息传递的障碍。外部干扰来自周围环境,它影响信息接收或理解。如过于嘈杂的声音,或过冷过热等不适的环境都有可能干扰沟通的进行。内部干扰指发送/接收者的思想和情感集中在沟通以外的事情上。如一个上课的学生因想着课间刚结束的游戏而没听课;妈妈因考虑工作问题而没有听到孩子在说什么,等等。
7.环境
环境指沟通发生的地点和周围条件。包括物理的场所、环境,如办公室、病房、礼堂、餐厅等,能对沟通产生重大的影响。正式的环境适合于正式的沟通。例如礼堂对演讲和表演是一个好地方,但对交谈却并不理想;医生在多人的病房中问及病人的隐私问题,显然不能得到良好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