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患沟通的概念
首先,要理解 “医”“患”和 “沟通”这三个词的含义。“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 “医”是指以人民健康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可包括医务工作者、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卫生管理人员;狭义上的 “医”指的是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也有些学者特指医务人员中的医生。“患”也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 “患”指的是除 “医”以外的社会群体;狭义上的 “患”指的是患者和家属亲友及相关利益人。在我国现有社会环境下,医疗机构在处理医患矛盾时不仅要面对患者、家属,通常还需面对社会舆论,因此广义的 “患”的概念更有利于构建社会大氛围和谐医患关系。“沟通”主要是指人际间通过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建立共识、分享利益并发展关系的过程。沟通并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
“医”和 “患”尚有广义狭义之分,医患沟通同样如此。狭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在日常诊疗工作过程中,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中的医生,与患者及亲属围绕医疗服务内容进行的沟通和交流。医患沟通是医疗服务实践的基础环节,发生在所有医疗机构每次医疗服务活动中,是医患沟通活动的主要构成。它的重要价值在于科学地指引诊疗行为,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使患者和社会满意。广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医学和医疗卫生行业人员,以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医疗技术与服务规范、伦理道德、医学人才标准和方案等诸多方面为基础或前提,以非诊疗服务为方式与社会各界进行的沟通和交流,如健康教育、健康公开课、医改问题的讨论等。它是在狭义医患沟通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医患沟通,由许多未处理好且社会影响较大的医患沟通 (关系)个案所引发,社会影响广泛,现实意义巨大,有利于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医患沟通的意义
1.社会需要良好医患沟通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代人的观念、心理、需要、行为也随之发生改变,医方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也在发生改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求生存和拼发展,临床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不越来越重视经济利益的实现。而此时的患者和社会仍用以往的 “悬壶济世”的认识观念来看待医疗机构,必然会使医患 “天然盟友”的传统关系受到强烈的撼动,医患矛盾骤然增加,医患纠纷频繁出现,医患关系变得紧张危险。
不仅是我国,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医患矛盾,如美、英、法、德、日、韩等国,但由于这些国家的医疗保障、法制建设、医生条件、国民素质、卫生管理等因素较我国更有利于解决和缓解医患矛盾,所以这些国家的医患矛盾不如我国凸显。此时,我国的医务人员仍仅专注疾病的行医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要求,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人文关怀,患者和社会渴望与医务人员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交流,以获取医学人文精神的甘露。为此,我国党和政府及全社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02年卫生部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召开了 “全国医患沟通经验交流现场会”,拉开了我国推行医患沟通工作的帷幕。各省卫生行政部门、各医疗机构纷纷探索实施医患沟通制度和相关工作;法律界先后出台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 《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处理医患矛盾的医患沟通相关条款。等等。2004年起,党和政府还从全民医疗保障、药品和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在此基础之上,2009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2012年7月,卫生部颁布了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提出了以人为本、医患和谐、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及加强与患者沟通的行为规范。这都是社会对医患之间良性的沟通的强烈期盼。
2.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方法
众多学者研究数据显示,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很多,如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文化水平、经济、习俗等。因此仅用一门学科解决医患矛盾是不可能的,我们还要用到法学、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综合分析研究探索。所以,医患沟通,不仅是医学科技和医疗服务的新实践平台,而且还是一个新的医学综合性的学术园地。
3.现代医学自身发展需求
在医学发展历程中,以治疗躯体疾病为特征的生物医学模式曾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当人类历史进入到现代社会后,医学诊断与治疗逐渐应用现代化治疗手段和设备,有效地降低了误诊率,并提高了治疗效果,但对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产生的后果却效果不佳,这也是现代医学不得不承认的客观问题,这些因素既可治病,也可致病。除此以外专家们还发现,现代医学诊治疾病的能力是有局限性的,医疗活动越来越需要患者和社会人群用共同的思维和语言共同且主动参与和配合。这时一直以来 “独立”惯了的医生们感觉到,他们的工作需要患者和社会协同,如心血管病、内分泌病等各种现代病。怎样把毫无 “作战经验”的社会人群同 “久经沙场”的医务人员组成强大的同盟军,医患沟通便成了有效手段,这是医疗卫生行业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医患沟通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培养适合现代医学模式的人才
实现现代医学模式,需要医疗卫生人才有现代的观念、现代的思维、现代的知识和现代的技能。但受以往医学模式的影响,医学教育培养人才多重视单纯生物医学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尽管近些年来这种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如何更有效的将众多理论性的人文课程有机整合,强化人文理论与医学实践结合的能力,升华临床经验,形成现代医学教育的有机组成,培养更适合现代医学模式的优秀医学人才,医患沟通的实践与研究为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