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幽默”究竟是什么呢?虽然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可是对它的认识仍未清晰,纵是词典也有不同解释。漫画家方成说过,连幽默大家侯宝林也弄不清“幽默”到底是什么,足证“幽默”二字之难以讲得清楚。按他的理解,幽默就是“有的话不能直接说,又憋不住,于是就想办法找个空子,转弯抹角地说出来”。
在《个性与幽默感》(Personality and Sense of Humor)一书里,以色列学者艾弗纳·兹夫(Avner Ziv)按社会功能把幽默分为五种:①攻击型幽默:用幽默来嘲讽挖苦,从而使别人丢脸,伤害别人的自尊;②性幽默:涉性或猥亵的语言或暗示会带来情趣,也可能构成骚扰;③社交幽默:它帮助个体间沟通、引起他人注意、轻松场面、化解紧张,或用自嘲来挽回面子;④克服焦虑的幽默:用以缓解压抑、克服忧郁和不安,令人得以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⑤智力型幽默:表现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考,可以是真智慧,也可以说抖机灵,耍小聪明。
显而易见,在牙科诊所这个特定环境里,第四种幽默是最适合的,其次是第五种,另外三种幽默,虽然也可称为幽默,但绝不应该使用。话虽这么说,可是要清晰地认识和界定幽默,恰如其分地使用幽默,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呢。既然如此,不如从它的特点入手,也许会对了解其定义有所助益。
有关牙科诊室内医患沟通的幽默小段子,古已有之。比如,关于拔牙收费与治疗时间,一个西方幽默的经典桥段是:患者去拔牙,口腔医师很快就帮助患者拔好了,患者疑惑地问:“为什么您拔一颗牙只需要短短5分钟,却收费150美元?”幽默的医师回答:“您如果觉得5分钟太短,我其实可以给您拔上50分钟。”医师没有正面回答价格问题,而是用幽默感解除了尴尬。
幽默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意会性,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被誉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在《论幽默》中如是说:“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由此可见,幽默既非通过“明言”相传,也非用直露的方式表达,而是通过人的揣摩、咀嚼、联想、玩味等思维过程来会意。
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ulius Oppenheimer,1904—1967)荣获美国原子能方面的最高奖励——费米奖。颁奖典礼上,他在走向主席台时打了一个趔趄,担任主持人的美国总统约翰逊(Lyndon Johnson,1908—1973)伸手扶了他一把。奥本海默轻轻推开他的手,说:“总统先生,当一个人行将衰老的时候,你去扶他是没有用处的,只有那些年轻人才需要你去扶持。”传说,法国作家萧伯纳(George Shaw,1856—1950)巧遇一贵妇,贵妇说,我们结婚,生个孩子,肯定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萧伯纳回答说,不一定。要是像我一样丑陋,像你一样愚蠢怎么办呢?
幽默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创新性。
欧美学者对幽默的研究都把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把幽默视为创新能力与国民素质的核心部分。著名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曾在一次酒会上用 “狗娘养的”骂一些国会议员虚伪,后者要求其道歉,两天后他登报声明:“前日鄙人在酒会上说‘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是狗娘养的’,此话错矣,我深表歉意,并郑重声明:‘美国国会中一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
幽默还有一个人所共知的特点:智慧。幽默与智慧结伴而行,没有智慧的人硬要模仿时常油嘴滑舌,尖酸刻薄,与耍嘴皮子无异。
有一年圣诞,一些文人应邀去意大利佛罗伦萨度假,聊天时说到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被有些人批评说看不懂,著名画家黄永玉说:“鸟叫很好听,但是谁知道它叫什么呢?” 漫画家方成和一友人闲坐无聊,友人说:“咱们喝两口。”他说:“好啊,我打电话再叫两个来。”不一会儿来了两位,其中之一进门就说:“我们是招之即来。”方成立即接答:“你们是挥之不去。”1980年,里根在总统竞选讲话时,原本想说卡特(James Earl Carter)带来“经济衰退”,却说成了“经济萧条”,引起一阵骚动。不料,里根却能及时补救,幽默地解释:“如果卡特一定要拿到定义,我可以这么给他下:你的邻居失业叫衰退,你自己失业叫萧条,而卡特的失业——则叫复苏。”
在真实的牙科诊疗沟通中,患者对牙医的提出一些对治疗效果过分的期待与要求时,医生既可以表示出为难,但是更可以用轻松幽默来化解,并取得患者的理解。如:当患者做完烤瓷贴面美学修复时,问医生:“我花了这么多钱,您花了这么大工夫,做的这颗牙能够管保用一辈子吗?”一位意大利著名的美学牙科修复大师是这样回答的:“就连上帝给您的这副牙齿,都不能打包票用上一辈子,我就更不是上帝了,这个问题……”
此外,幽默有一个常被人忽视的重要特点,那就是它的高格调。幽默与教养密不可分,没有教养的幽默是装腔作势、颐指气使、尖酸刻薄、粗野放肆。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0年遇刺受伤,情况危急,进入手术室前,他对大夫和护士说:“麻烦你们告诉我,你们都是共和党人。”医师们心领神会,笑着回答:“总统先生,我们向您宣誓,今天我们全是共和党人。” 侯宝林访美国时,外国记者问他:“美国总统里根原来是个演员,您也是个演员,在中国可有他那样的荣誉?”侯宝林答:“里根先生我知道,他是二级演员,我是一级的。”
有人说,语言是一个人教养的标志,这并非耸人听闻的夸大其词。教养的传承,不仅包括行为举止、衣着打扮、待人接物,还包括幽默的言谈和表达。从文艺复兴时期起,幽默就被认为是有教养、符合礼仪的行为和语言。有教养的语言不需要板着面孔,一本正经,装腔作势、颐指气使,它其实总是具有幽默、轻松、机智的特点。有教养的语言说理而不专横,优雅而不粗俗,得体而不放肆、轻松而不做作。
按照林语堂的说法,“有相当的人生观、参透道理、说话近情的人,才会写出幽默作品。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均是用幽默滋润的。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其结果必有天下相率而为伪的生活与文章,也必多表面激昂慷慨,内心老朽霉腐,五分热诚,半世麻木,喜怒无常,多愁善病,神经过敏,歇斯底里,夸大狂,忧郁狂等心理变态。”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善于幽默的人,决非糊里糊涂,“脑子进水”,或圆滑世故,毫无原则,他们必定是观人审事入木三分,敢于直言不讳的人。
牙科诊室里,在诊疗环境下,主诊医生既是一个严肃而职业的形象,牙医也可以充分展示自身高雅的幽默,通过对疾病对人生的理解,来取得患者的更加深入的信任和友谊。比如,当年一位中央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在特诊室对年轻医生草率的一句“这个牙坏成这样,已经保不住,必须得拔”而大为火光时,幽默的特诊科老主任笑眯眯地走过来解释说:“某老,您的这颗革命的牙齿,陪同您爬过雪山越过草地,啃过草根、嚼过皮带……经过多么多年艰苦岁月的洗礼,牙槽骨已经吸收得完全松动没法保住了……”
上面说了幽默那么些特点,还必须强调“笑”这个基本属性。人类是唯一会笑的动物,笑被认为是代表人性和人性自由的力量。幽默会引起笑,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幽默并不等同于“笑”。
幽默借助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手法,巧妙、灵活、风趣,因此更多的是产生令人哑然失笑或会心一笑的效果,比开怀大笑更精致,更能带来思考的满足,更难忘,是更理智、更成熟的笑。幽默的笑不伤害人,不恶心人,不挖苦人,不尖酸刻薄,不粗野放肆,不以贬低别人为目的,不以讽刺挖苦为乐趣,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所说的“无害的笑”。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里,“笑”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感情表达方式,尽管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多种多样。在众多能够产生“笑”的效应的方式中,被经常提及的有幽默、诙谐和滑稽。幽默和诙谐有颇多相似之处,但与滑稽则有本质的区别。滑稽,滑乃乱的意思,稽有同的意思。林语堂在《论幽默》中就指出:“‘幽默’一词与中国的老词儿‘滑稽’,两者颇多混乱之处。滑稽一词包括低级的笑谈,意思只是指一个人存心想逗笑。我想,幽默一词指的是‘亦庄亦谐’。”在他看来,幽默的笑最上乘,“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感情”。“幽默既不像滑稽那样使人傻笑,也不是像冷嘲那样使人于笑后而觉着辛辣。它是极适中的,使人在理知上,以后在情感上感到会心的甜蜜的微笑的一种东西。”
现在一般认为滑稽是喜剧性的表现形式之一,以言语、动作、形象等引人发笑,它有时还难免带庸俗成分,通过嘲笑与插科打诨乃至越出常规的荒诞方式,揭露对象的自相矛盾和可笑之处,达到批评讽刺的目的。滑稽的表现形态常见于戏剧(特别是哑剧、滑稽剧等)、小说、相声、小品、漫画及日常生活。现在流行的“黄段子”或“荤笑话”可以很滑稽,但不是真正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