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使用非语言性动作
要在患者心中建立起信心,医师不仅要注意讲什么,还要注意怎么讲。专家告诉我们,医师在沟通过程中的非语言性动作之重要性,一点儿也不亚于沟通中使用的语言,患者对医师的印象常来自医师的非语言性动作,如眼光接触、肢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表1列举一些注意事项供读者参考。
表1 沟通中的注意事项
2.尊重患者关注的问题
在尚未建立起对医师的信任之前,患者通常不会对医师讲的话言听计从,甚至会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提出质疑。这个时候,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尊重患者关注的问题,即要有“感同身受”的表示,不要认为他们“过分紧张”、“小题大做”,更不要觉得他们“无事生非”、“故意捣乱”。如果不能消除患者的怀疑和抗拒,医师的任何努力都势必付诸东流。
3.不要轻易要求患者“相信我”
Peter Sandman是美国FBI的危机处理专家,特别擅长与处于危机状态的当事人的沟通。他指出,越要求别人相信你,对方就越不相信你,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悖论。医学沟通专家也发现,越是急于取得患者信任的医师,越难以得到患者的信任。古训有云“欲速则不达”,其道理是相通的。
Dr. John Walter经常在各地讲授医患沟通,很受广大口腔医师欢迎。他是这样和患者沟通的:首先借助各种器材让患者观察自己的牙科健康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要求,一起讨论治疗计划;最后向患者提供有关的宣教资料,提高他们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他建议医师们尽可能购置现代化数字成像设备,如内镜和数字化X线机,让患者能够亲眼目睹自己的口腔情况,并和正常图像对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治疗计划应该是“最适合的”,而不是“最好的”,所以在讨论治疗计划的时候,医师要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不能只追求专业的完美。他发现,患者拒绝接受治疗计划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专业的问题,而是因为患者有“被边缘化”的感觉,所以从制订治疗计划的开始,就必须尊重患者,平等对待患者,让患者知情和发表意见。向患者提供有关的宣教资料,是让他们加深对治疗计划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接受程度。据调查,虽然大多数患者都很在意把这些资料带回去,但是认真仔细地阅读这些资料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他们已经通过讨论对医师有了信心,这些资料只不过是一种增强信心的“物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