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对不信任医师的患者该说什么
对不信任医师的患者该说什么
正文

现实中,有的患者会认为医师不说实话(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更多的患者则会认为医师虽然没有撒谎,但没有把全部真相说出来。与这样的患者沟通,难度相对比较小,因为医患之间不存在敌对情绪。他们会转弯抹角地向医师征询,是否有其他选择,有没有别的可能性,以此来探寻医师是不是把所有事情都说出来了,有没有出于某种原因而故意或不得不隐藏某些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医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1.提供不偏不倚的信息

通常,医师会在坦承全部真相和劝服患者之间处于两难的境地。所以,当医师感觉到患者对其缺乏信任的时候,难免多会强调治疗的好处,少讲存在的风险。大量的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客观公平地揭示利和弊,往往要比只强调利更令听者信服,把好处和风险都告诉患者会大大提高医师在患者心目中的信誉。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医师会说:“制订任何一种治疗计划的出发点都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但是医学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在得到益处的同时也必然会有一定的风险。我的职责和义务就是尽最大努力去争取和保存您的利益,同时又尽最大努力来降低以致消除风险。我会尽量清楚地把一切可能性都告诉您,我们一起来仔细斟酌,作出最适合您的选择。”

2.用患者听得懂的语言说话

在医疗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上,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是绝对不平等,也不可能平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会使听者对讲者不信任,患者不会认为讲话深奥拗口的医师就是好医师。患者的真实相法常常是“我听都听不懂他说什么,我凭什么要相信他?他也许故意用这些我听不懂的名词来蒙我呢!”医师要做的事情是选择患者能够听得懂的话和患者沟通,让患者觉得“这位医师讲的话和我讲的话属于同一类型,听起来舒服,信得过。”

用患者听得懂的语言说话,深入浅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究其原因,既有长期养成的思维习惯使然,也有不自觉地维护专业和个体尊严的盲目性。专业人士常对科普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以为然,殊不知,许多大学问家都非常注重,并身体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哈佛大学医学院一位公共卫生教授说过,医疗行为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配合,而患者的配合程度则取决于他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理解。所以,把疾病的来龙去脉讲得越通俗易懂,患者的合作程度越高,治疗效果也就越好。

3.正确对待错误片面的信息

在医患沟通中,患者常会提出一些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向医师求证,而医师常常会很不耐烦地说“你看的八卦新闻太多了”、“不要随便相信广告新闻”、“谁告诉你的?他是牙科医师吗?”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医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批驳和否定患者的信息时,患者会质疑医师是否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只披露有限真相,给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度造成巨大的破坏。

学者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医师应该充满自信,保持平和,无需刨根问底地追寻其信息的来源,也不必评论信息的可信度。效果最好的办法是公正客观地提供必要的信息,让患者自己作出判断。某医师的标准做法是先说:“我知道,有许多报刊都这么讲。看样子,您也挺关心多方收集信息的。您要是有兴趣,我可以向您提供一些更加专业的信息。”然后把有关的宣传小册子、研究报告、产品广告等资料交给患者,还提供权威性的专业网站,请患者浏览有关资料。实际上,大多数患者都不会认真地收集、分析和研究各种信息,他们仅仅是希望从医师那里得到一种感觉、一种信心,而医师的开放谦和已经足够了。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误传”甚至“谣言”对医师信誉的伤害,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以研究“谣言”闻名于世的社会心理学泰斗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曾提出过著名的谣言传播公式:谣言传播速度=重要性+模糊性。这个公式意为:被人们视为与自己关系越密切,事实真相越模糊不清的谣言,其传播速度越快,越容易更广泛地被传播。在牙科医疗中,由于患者们属于在某种程度上的利益共同体,一些与他们的健康和疾病有关的不实之词,在他们中间的传播速度和杀伤力是非常惊人的。

上一篇:消除患者对医师承诺的不信任 下一篇:建立患者信心的沟通技巧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