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医患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专家告诉我们:几乎每个患者都有这样的潜意识,即“我不懂医,可是我懂得人”。其意思就是说,患者在判断从医师那里得到的信息,决定自己的反应时,往往是以他们对医师的信任程度为基础的。如果患者高度信任医师,他们就会对医师言听计从,反之亦然。许多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在选择就诊的牙科诊所时,决定性因素是医师(包括诊所员工)的诚信,其次才是医师的知识技能。
诊所管理顾问Suzanne Boswell发现,患者的行为与他们对医师的信任之关联程度,远比牙科专业人士所想象的高。她曾做过专项调查,结果显示:40%的医师说,患者之所以接受治疗是因为他们觉得有此必要;但只有8%的患者支持上述观点;令口腔医师们惊讶的是,高达58%的患者说,他们在决定就医和接受治疗的牙科诊所时,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口腔医师”。这个结论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外国的患者把“看病”说成是“看医师”(see a dentist)。
人们很早就发现,要想成功地说服别人,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让对方觉得你是可信的。专门研究沟通交流的专家认为,人总是比较容易接受有权威,而且值得信赖的人的观点,比较容易受那些尊重和关心他们的人的影响;对那些虚伪、做作、冷漠的人总是抱有戒心,即使他们位高权重,即使他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当高的造诣,享有一定的声望。医患沟通也不例外,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医师要取得患者的信任。
国外的民意调查显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在公众中的声誉历来高居前列,口腔医师在医疗卫生行业中更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1991年,美国盖洛普公司对各行业的诚信度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口腔医师的诚信度排在药剂师和神职人员之后,名列第三。在另一项调查中,认为本行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属“很好”或“好”者的口腔医师占87%。专家们指出:来自公众的信任和尊敬,是口腔医师专业赢得高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当然,这种声誉来之不易,它需要有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的支撑和完善的制度的配合;这种信任和尊敬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赢得的,它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
反观我国,情况令人无比唏嘘。一方面,我国的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享有被冠以“白衣天使”这种令全世界同道们都羡慕不已的美称;另一方面,我国近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成为舆论的热点,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也变得越来越微妙。现在讨论医患沟通,强调患者对医师的信任,不能不说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