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如何应对患者的问题:用道歉弥补过失
如何应对患者的问题:用道歉弥补过失
正文

在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无不设法提供完美的服务,但现实情况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令患者无法满意的事情。对此,西方人有讲“sorry”的习俗,它能迅速化解双方的对立情绪;香港人常会讲出“不好意思”四个字,消除了发生剑拔弩张局面的可能性。也许是中华文化传统中“面子”的作祟,也许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医务人员却似乎总会找到为自己辩解的理由,几乎不会使用道歉的方式。北京一位专门处理医患纠纷的律师说过,如果医务人员懂得使用道歉的工具,纠纷可以减少1/2以上。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S. Truman,1884—1972)在访问墨西哥时临时更改行程,绕道Chapultepee城堡,在一座纪念碑前鞠躬献花,然后才默然回到车上。这座碑是纪念100年前在墨美战争中以身殉国的16位年轻的墨西哥士兵的。第二天,当地报纸以《杜鲁门永远愈合了一个长久的民族伤口》为题撰文,对他高度赞扬。

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W. Brandt,1913—1992)访问波兰,出人意料地在“二战”华沙大屠杀死难者纪念墓前下跪,表现出忏悔的诚意及勇气。当年,他成了《时代周刊》风云人物,第二年更拿到诺贝尔和平奖。

千僖年来临前的除夕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Boris Yeltsin,1931—2007)突然宣布提早引退,震惊世界。他在电视上发表演讲,向百姓道歉:“我为大家那些未能实现的梦想恳求原谅,为未能透彻了解大家的心愿恳求原谅,更为未能把祖国带进一个富足、文明的社会恳求原谅。”这番充满感情的道歉,令所有人为之动容。

用心理学术语来说,道歉是一种“同理心”(empathy,又称换位思考)的表达。当患者处于不满、生气、发怒的时候,他们最想听到的是道歉,而不是借口,即使对方的辩解并非毫无道理。大量事实证明,医务人员有了过失还百般推诿,只会让患者的怨气上升。

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错觉,即道歉后对方会得寸进尺。设身处地地想,当别人谦卑地向你道歉后,你会落井下石,狠狠再掴对方一记耳光吗?退一万步讲,假如对方真的穷追猛打,舆论必定会慢慢转到你那边。相反,如果诸多借口,只会激起对方的好胜心,争持不下,越弄越僵。

当然,知易行难,将道歉的话说出口,不但要改变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和已成习惯的行为方式,要克服长期以来的传统影响,还要排除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理障碍。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当前“道歉”成为非常珍稀的品行时,医务人员的只言片语,甚至一个尴尬羞涩的感叹也会令患者感动不已。

有鉴于此,“道歉”被誉为医患沟通的“黏合剂”,本书还有另章详述。

上一篇:如何应对患者的问题:揭示价值所在 下一篇:如何应对患者的问题:用幽默使沟通更顺畅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