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造词,言简意赅。寥寥“沟通”二字,有人释为“河川沟溪,纵横交错;皇天恩泽,不可轻怠;疏则相通,万物滋润;堵则涌塞,尸败腐臭。”将之引申到言语交流,更是匠心独具,发人深思,心领神会,妙不可言。
查字典,“沟通”一词有传递、传播、交流、交换、联络、表达之意。再看“百度百科”,它被定义为: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以求达成思想一致和感情通畅之过程。有趣的是,与“沟通”对应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与commune、communism、communist具相同的前缀,包含平等、共有、共享、共同、一致的意思。由此,把“沟通”诠释为“通过平等的表达和交流,终致达成共识的过程”似乎更为准确。
就方式而言,“沟通”有文字沟通、语言沟通,甚至还有音乐沟通(不是有“音乐是最通俗的世界语”一说吗)等,但人们用得最多的还是语言沟通。本书讨论的“医患沟通”也主要是指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当然离不开“讲”和“听”。讲话讲究的是精雅通俗的词语、抑扬顿挫的语调、喜怒哀乐的表情、举手投足的动作。没有这些“添加剂”,沟通交流就会枯燥乏味。听话也有讲究,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听话的人能不能准确地“听”出讲者的真实意图,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牵涉到沟通交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