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是医方与患方之间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
医疗纠纷频频发生,虽然导致纠纷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统计表明,在已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畅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2/3。沟通的不顺畅导致医患之间缺乏互信,猜疑积聚,矛盾升级,从而引发纠纷。因此医患之间及时、充分、有效地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防范医患纠纷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化解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医患沟通不畅是引发医患纠纷的重要因素
医患沟通不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医患沟通中医学知识和医学信息不对称
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除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外,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在医疗活动中,医疗工作者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对于疾病的认识、诊断及可能发生的转归,相较于不具备医疗知识的患者及其家属而言,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往往医护人员认为是基本常识或者正常现象因而没有做出详细解释的内容,恰恰是患者及家属所不能理解接受,并产生质疑,甚至最终成为争议的焦点。此外,受当前医疗水平发展的限制,很多领域暂时未被医疗工作者探索,很多技术还未被掌握,疾病的治疗效果达不到家属预先的期望,患者及其家属又无法理解,也可能导致医患纠纷出现。
2.医疗服务过程人文关怀的缺失
患者是医务人员服务的对象,医疗服务不仅包含为患者提供医疗技术,还包含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仅仅将患者视为疾病的载体,只重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忽视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则有可能出现沟通次数过少,沟通方式欠妥等问题,因而埋下纠纷的隐患。患者是医疗活动的核心,以患者为中心,在医疗服务中要倾听患者的心声,尊重患者的选择,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尊严,否则难以建立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易导致患者对医疗行为的质疑。
3.医患沟通中沟通技巧的缺乏
沟通也称为交流,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识的过程。医疗活动中,医疗工作者需要随时为服务对象的健康和安全承担各种责任,随时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和协调,承担着人际枢纽的重要角色。而良好的沟通能力,娴熟的沟通技巧则是建立和维护医患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在实际医疗活动中,如果只是单纯地向患方陈述医疗服务的过程,不注重言语的表达方式和患者的接受态度,忽略对患者意见的倾听,则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沟通效果。
(二)加强医患沟通是避免和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
1.加强医患沟通是顺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目前,医患关系的形式已经由传统“依赖型”转变为“相互参与型”,传统模式即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中占主导地位,患者在医疗活动的过程中依赖医务人员提供的专业技术服务,具有被动性,需要全力配合以完成医疗活动。而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将医务人员与患者置于平等的位置,医疗活动中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诊疗方案有知情的权利及选择的权利;并且要求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真正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降低纠纷隐患。
2.加强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共同的需要
医学信息的不对等、医学知识的缺乏或片面理解,往往使得患者及其家属无法真正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诊疗方案以及预后等内容。在医疗行为实施之前,医务人员如果把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发症、疾病转归以及当前医疗水平的局限性等,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有助于患者及家属充分获得医疗信息,并做出针对治疗效果和回避风险的决定。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加强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活动及医务人员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医方也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三)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措施
1.树立高尚的医德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德为医魂,无德无以为医。医关生死,涉及性命,崇高的医德更是至关重要。医疗工作者只有具备高尚的医德,才能尽职尽责,全心全意,救人于危难,解除疾患。只有道德高尚的医生,才能得到患者真心的认可和尊重,也才能建立起融洽和谐,友好互动的医患关系。因此高尚的医德是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
2.建立完善的医患沟通制度是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
完善医患沟通制度的修订,明确医患沟通的内容和要求,医院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加大对医患沟通制度执行的监管与指导,把医患沟通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的范畴之中,定期检查,促进医务工作者对医患沟通的重视,促进和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
3.规范医患沟通内容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要求
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提高逐步促进着西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医疗活动中,患者已更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诊疗与护理过程当中,具有知情同意的权利。因此在医患沟通过程中,通过规范医患沟通的内容,医务工作者能够全面而科学地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各项检查的目的及意义、疾病预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等,并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的反馈意见,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每一个疑问,由此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同时也能深刻认识到现阶段医疗水平的局限性,以争取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4.加强沟通技能培训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医务人员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面谈。医务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医患谈话的效果。因此加强对医务人员系统的培训,通过开展各项学习讲座会议,模拟实际场景练习的形式,不断提高医务工作者言语沟通的能力,丰富沟通交流的方式,才能在实际医疗服务中,促进患者对即将发生的诊疗活动的理解,感受来自医疗机构的关怀,增加对医护人员及医院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是西医学发展的需要,是诊断、治疗的需要,是满足患者呼声的需要,也是缓解医患冲突的需要。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风险性的认识,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减少医患之间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从而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医疗活动有序而高效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