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详情-医患沟通-人文与法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  医患沟通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人文与法律 >  医患沟通 >  医疗告知中的注意事项
医疗告知中的注意事项
正文

医疗告知是医患沟通中的重要环节。同样的内容,医务人员的告知的态度,语言的形式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导致患者不同的反应。因此,在告知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医疗告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态度诚恳

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告知的过程中,态度要诚恳,温和。这对于缓解患者的恐惧和不安有很大作用。患者来医院就诊,多数对医院的环境、人员,以及就诊的程序并不了解,有一种陌生感,或者焦虑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告知时的温和的态度,关切的眼神,温暖的微笑都能帮助患者缓解不安和焦虑。尤其在进行“坏消息”的告知,如对恶性疾病的诊断,危险性高的治疗或检查进行告知时,医务人员就更加需要耐心,温和,诚恳,让患者感受到心理上的支持。

(二)医学术语的运用

在医疗告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少地使用医学术语。大量的医学术语会导致患者理解困难,影响医疗告知的效果。如果医学术语不能避免,也要用患者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解释。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就更加需要医务人员采用取类比象等方法来实施告知。

(三)确保患者理解

告知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理解自己的病情,有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决定。但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医学知识,有时他们对于医务人员告知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理解,导致日后产生医疗纠纷时,投诉医务人员没有医疗告知。因此,医务人员在告知的时候不仅应该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相关的信息,还要通过反复提问的方式来确认患者对告知的内容已经真正理解,从而确保告知的效果。

(四)书面告知

医务人员在履行告知的过程中,对于重要的事项必须采用书面的形式进行告知,如向患者发放“知情同意书”、“病情通知书”等,取得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后,签字确认。需要注意的是,在书面告知的同时要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口头详细解释,否则,即使得到了患者的签名,在医疗诉讼中医方也不能完全免责,仍有可能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五)医疗告知要把握好分寸

由于医学发展的水平所限,人类对很多疾病不能完全了解和彻底地治愈。加之每位患者的体质差异,导致医务人员对于治疗结果的预测只是一个大样本统计的概率,落实到具体患者身上,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所以,实施医疗告知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也不要过度恐吓患者。要客观地告诉患者治疗成功和失败的概率各有多大,并且向患者说明这一数字的意义。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过高或者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一定要说服患者降低对治疗的期望,否则一旦治疗不能满足患者的预期,就容易破坏患者的满意度,导致医患纠纷的产生。

(六)医疗告知禁忌

1.医疗告知中禁止使用“没事”、“不可能”、“一定会”等不负责任或者不确定的表述。

2.要避免使用容易刺激患者情绪的词语和语气,减少对患者身心的进一步损害。

3.避免强求患者改变观点 如果患者对治疗有不同的观点,应该允许其表述,并在此基础上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说服和引导患者。

4.禁止在医疗告知过程中欺骗或者敷衍患者。

5.避免当着探视者的面与患者讨论病情,要保护患者的隐私。

6.医疗告知中使用的词语应该通俗易懂,尽可能少用医学术语,不要使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表述,不要使用俚语或者粗俗的语言;语速要适中,语气要平和,不要对患者大喊,耳语,以免交流无效。

7.避免使用肢体语言或者暗示向患者传递负面的情绪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医疗告知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医疗告知对于加强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上一篇:医疗告知要突出重点 下一篇:医疗告知技巧的案例分析
相关医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