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实践中,由于医疗告知的对象不同,需要告知的疾病内容不同,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告知。
(一)因人制宜
针对不同人的性格、成长经历、社会、经济地位等的不同,要采取个性化的沟通方式,才能达到好的告知效果。如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时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专业术语,减少告知中病机病理方面的内容,多交代关于病情变化,预后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必须告知但患者理解有困难的部分,可以采用形象化的方法将问题解释清楚,做到“隔行不隔理”。有些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高,对疾病的关注度强,就医之前就已经在了解疾病相关资料。这对这样的患者,医疗告知就要深入,详细,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二)因病制宜
针对不同的疾病,医生也要有不同的医疗告知技巧。如果病情轻,预后好,医疗告知可以简单明了;如果病情复杂,诊断不明确,或者预后不明朗,就要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疾病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进行详细告知,以免病情恶化,引发医患矛盾;对于一些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医疗告知疾病的同时,还要关注患者或者家属的情绪,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