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释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倾听询问、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医生基本清楚了患者的病情,接下来需要把病情告知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回答患者关于疾病的一些问题,最终制订一个医生和患者都能接受的治疗方案。患者能否接受对疾病的诊断,遵从治疗计划和方案,对患者的解释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释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在解释问题时,存在以下问题:
1.医生给予的信息不足 医生误认为不需要给患者讲那么多,讲多了患者也不懂,从而不愿意给患者进行解释。
2.医生给予的信息与患者的需要不对等 患者最为重视有关疾病的诊断、预后和病因等信息,医生有时低估了患者对预后和病因信息的期望,高估了患者对治疗和药物疗法的期望,虽然做了很深入的解释,患者却不能满足。
3.医生使用的医学术语过多,患者不能理解医生所使用的陌生词汇。
4.患者不能记住医生提供的信息,有时是不能理解解释的内容,也就不会赞同医生的观点,不遵从医生的建议和医嘱。
(三)解释病情的技巧
医生在解释问题时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技能:解释前———了解患者对其问题的看法;解释中———向患者解释问题;解释后———保证患者能够理解。医生在进行解释时的注意事项:
1.组块和核对 把要解释的信息分成若干小片段来解释,每段之后停顿,检查患者是否已经理解。比如先解释病因,解释完病因之后,问患者:我解释清楚了吗?以核对患者是否理解,确认患者理解后,接着再解释诊断、预后等问题。只有这样患者才有可能记住和理解医生提供的信息。
2.在解释问题时,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为此我们提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问题。医生习惯于使用专业术语,在沟通过程中患者由于担心自己显得无知而很少要求医生解释。因此,建议医生尽量简化信息,以帮助患者记忆和理解。
3.提供诊断,病因和预后的相关信息,主要是运用医学知识来进行解释,人们通常更能记住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4.运用标志性词语———“记住三点……”,超过三点以上患者往往不容易记住,所以医生要把告知患者的一些注意事项尽量简化,尽可能概括成两三点即可。
5.回应患者的非语言性暗示,在解释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患者的情绪表达、面部表情,看患者是否有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因为大部分患者采用间接含蓄的暗示法表达他们的疑问或问题,而不是公开陈述或提问。比如:您好像有疑虑,是因为可能要做手术吗?
6.总结,对刚才的解释问题过程进行简单总结,突出重点,以确保患者明白和理解。